第974章 势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1 / 2)

第974章 势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是大明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这次内河航运司,设立转运使督办河务,是正面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

大明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问题是万历二年开始的河漕转为海漕,历时长达六年,才将四百万石漕粮完全由陆运转为了漕运。

这个数字在万历九年后,继续迅猛增长,时至今日,已经超过了1200万石的漕粮,会从松江府新港起运。

而路线是松江府新港丶琉球那霸港,而后再转头向北,因为到那霸港后,就可以有洋流可用,直达天津丶密州市舶司等地。

海运漕粮的数字还在快速增长,是湖广丶江左江右丶浙江等地的官员,用购买舶来粮的方式,完成朝廷税赋,在另外一个层面意义上,完成未竟的一条鞭法。

第一次河漕改为海漕的时候,遭遇的阻力远比今天内河航运司成立要大的多。

那是大明朝廷第一次试图解决百万槽工衣食所系的问题,而解决的非常成功,河漕的运力被完全释放,京杭大运河的经济活力被彻底激活,两岸灯火彻夜不熄。

相比较第一次毫无经验的小心翼翼,这一次朝廷的决策,更加游刃有馀。

造拖船,对驳船进行拖拽,是为了补充运力不足,当运力充足的情况下,货物会更加流畅的流动,就会有更多的工坊出现,同样各个码头上,也需要大量的力役,这都可以承担纤夫释放的压力。

而且工部也承诺,会一边造船,一边观察情况,会用五到八年的时间,完成官船的转变,用十到二十年去慢慢改变这些纤夫的生活,而不是一蹴而就,尽量将影响降到最低。

但无论如何,这样的改变,都会对这些纤夫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

他们必须要改变自己过去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生活,去适应新的时代,这种阵痛,由百姓去承担了。

腊月二十五日廷议,是年末的汇总,汇总之后,皇帝要写成工作报告,在大年初一祭祀太庙的时候,作为青词,烧给老天爷和列祖列宗。

户部尚书张学颜拿出一本奏疏说道:「陛下,今年宣大丶京师丶山西丶陕西丶甘肃等地,又没有下雪。」

一直等到腊月二十五日,户部都没有等到好消息,今年比去年的情况更糟,至少去年还纷纷扬扬下了一场,安定了躁动不安的人心。

但今年,一场雪没有。

「绥远丶辽东丶山东都下雪了,而且下的很大,闹了雪灾,一出门一人多高的雪。」户部左侍郎王一鹗,面带苦涩,有的地方一点雪没有,有的地方,雪把人堵在家里出不去。

登州府丶莱州府这个雪窝子,今年尤其猛,下的雪能把人给埋了。

这才是水旱不调的真正模样,就像皇帝的脾气一样,喜怒无常丶说变就变,当真是把大明人当倭人整。

朱翊钧感觉自己就像是凤仙郡的上官郡侯,不知道什麽时候得罪了玉帝,弄得凤仙郡水旱不调,而郡侯面对这种情况,完全的束手无策。

可凤仙郡只等了三年就等来了齐天大圣解决问题,大明的天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其实可以下雪。」朱翊钧坐直了身子说道:「朕又不在这些地方,地方官员们为了哄朕开心,可以写点下了雪的奏疏,糊弄朕高兴。」

「但地方官员没有,至少他们还是记得朕说过,要给百姓一条活路,不能逼他们去死。」

下没下雪,有没有灾荒,涉及到了来年田赋蠲免,地方官员在这种事上敢胡说,皇帝真的敢不蠲免。

到时候地方为了完成税赋就得取之于民,天灾加人祸,民乱立刻就要闹起来。

自万历维新以来,只要闹出民乱的地方,地方官下场只有一个,斩首示众,而且是在地方斩首,从无宽宥。

在朝廷命令和民生之间,皇帝要求百官选择民生。

朱翊钧不急,大明没有明显的外部压力,政策可以更加游刃有馀,用拉长时间和海外总督府,去换取变革阵痛的烈度。

「明年再减两成田赋,若是旱灾,则全部蠲免。」朱翊钧在没钱的前提下,再次大力削减了两成的田赋。

皇帝这麽个减法,在嘉靖隆庆年间,朝廷的财政收入,怕是要降低到无法维持的地步。

而官厂的利润上交丶海漕丶舶来粮等等,消解了朝廷的财政困难,朝廷有了更多的馀力去调节这些矛盾,不用和地方豪强一起,把手伸向百姓米缸的最后一把米。

「陛下圣明。」张学颜丶王一鹗再拜,陛下这一开口,大明百姓就能多活上百万口。

这不是胡说,按照去年水旱不调的烈度,各地早就该有各种各样的民乱发生了,但去年没有民乱,天老爷带头减了田赋,地方的豪强只能捏着鼻子灾年减租。

「陛下,天变不可怕,可怕的是天灾和人祸一起来,威福二字,相辅相成。」张学颜面色古怪的说道,天变的冲击,完全没有想像中的大,生命比想像的更加顽强。

之所以没有造成危及社稷根本的大乱发生,其实是因为天灾和人祸没有一起来。

若是天灾和人祸一起来,那朝廷这个时候,就该四处灭火了。

「朕是真的拿老天爷没办法,老天爷降下了天变,朕只能受着,难道,朕拿这些势要豪右丶乡贤缙绅没办法不成?」朱翊钧十分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对付不了老天爷,还收拾不了这些豪强?

势要豪右丶乡贤缙绅们,没有制造人祸,是因为他们善吗?当然不是,是因为皇帝他恶。

天变朝廷控制不了,可人祸朝廷能够控制,尤其是去年陛下发兵容城,更是让地方豪强意识到,无论如何,都不能招来雷霆之怒。

招来了雷霆之怒,京营到了会不分青红皂白的抓人,还会组织还田,这就把乡贤缙绅的根儿都撅了,至少几十年内缓不过神来。

而民乱,一定会招来雷霆之怒。

大明把皇权叫做威福之权,这威福二字,果然是妙不可言,尤其是经历了去年备荒之后,张学颜对这两个字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英明君王的威大了,就能福泽天下。

君子不重则不威,君子有四重,重言丶重行丶重貌丶重好,即言语谨慎丶行为端庄丶仪态得体丶爱好雅正,言行举止如果不庄重,则没有威严。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君子下手不重就没有威严。

张居正丶王崇古丶凌云翼这几个首辅次辅丶恰好印证了熊廷弼这种异端儒学。

张学颜和皇帝奏对了来年应付天变的对策后,归班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高爱卿,环太商盟的事儿,进行的如何了?」朱翊钧问起了环太商盟的商谈情况。

明年二月份,这一批东太总督府的使者就要回去,大约六七月份,东太总督们就要到大明签署整体协议了。

「回禀陛下,陛下宽仁,让臣让步,臣谨遵圣诲,对使者说明圣泽广被,各使者无不竭诚感念陛下隆恩浩荡,眼下,所有协议都已经谈妥,各使者过年后前往松江府万国城,二月回航。」高启愚赶紧汇报了详情。

只差最后总督们签字走形式了,其实环太商盟已经达成了共识,已经成立。

「恶人都是高少卿做了,好人都是朕做了,高爱卿有功于社稷。」朱翊钧挥了挥手,示意冯保看赏。

通常情况下,朱翊钧不会在文华殿上对臣子看赏,多是下了朝才会恩赏,但这次年末廷议,朱翊钧破了这个例,对高启愚进行了一次额外的恩赏。

一个小黄门端着一个黄花梨木箱,放在了桌上。

冯保将黄花梨木箱打开,对着朝臣们展示了一圈。

高启愚额头的青筋直跳,黄花梨木箱里,赫然是一颗紫微少辅星,一颗巴掌大的满紫无棉蛋面,晶莹剔透,还有二十六颗大拇指手指大小的小蛋面位列其中。

每一代敲一点,能保十几代人富贵。

「臣,受之有愧。」高启愚真的被吓了一跳,有功必赏是陛下主政的逻辑,最让高启愚惊讶的是:陛下已经没钱了!还在拼命往外赏赐如此重宝!

朱翊钧坐直了身子说道:「其实主要是恩赏爱卿赴险,前往倭国京都逼迫丰臣秀吉投降之事,环太商盟之事,还没成,朕自然不会恩赏。」

「武勋136人,人人有赏,爱卿受之无愧。」

朱翊钧可没把高启愚给忘了,他跑到倭国,神火飞鸦把大半个京都都给烧没了,到现在都没能复建。

武勋人人有赏,高启愚也该领赏。

「臣叩谢陛下隆恩。」高启愚一听因为倭国战事封赏,只好收了,他要是还给陛下,大将军和135将星,不都得还给陛下?

而且这是构建大明赢学的关键。

东征九胜构建赢学,不仅仅包括了《东征记》和《英豪录》,也包括了各种话本丶评书,还有这次的满天星恩赏,既是讲故事,也是构建赢学。

大明赢学和中国历代赢学一脉相承,只有赢了才能赢。

当然也有补足,赢了也要大书特书,而不是赢了一句话,输了几本书。

张居正和戚继光对视了一眼,陛下卖翡翠,看来真的赚了很多的银子。

人不会从历史的教训中吸取教训,大布帛币精纺毛呢的闹剧,才过去多久,这翡翠局又来了,但人就是这麽不长记性,京师丶南衙丶松江府的势要豪右,都开始追捧这种漂亮石头。

而且最让张居正感到惊讶的是,这东西越稀缺,越贵,这些势要豪右越是认可,越是趋之若鹜,而且皇帝还精准的摸准了这种脉搏,甚至还故意把大块翡翠敲碎去卖,民间超过二两的翡翠,都少之又少。

故意制造大块翡翠的稀缺性,再加上陛下恩赏大臣们赋予的额外交换价值。

翡翠这局,陛下又做成了。

张居正其实知道,陛下已经非常仁慈了,没把郁金香这种花卉弄来,就不算是骗。

大明商船,带回来很多的奇闻怪谈,比如在尼德兰地区,一种名叫年轻贵族的郁金香,一株居然卖到了480杜卡特金币,等同于四头牛的价格!

陛下弄的翡翠,有极强的稀缺性,这种宝石,尤其是满紫丶满绿这种等级的宝石,非常非常稀少,来自遥远的东吁,怎麽都比郁金香这种玩意儿,要强的多的多。

正如陛下所言,抢的哪有骗的多,上当受骗,还心甘情愿!

大司马曾省吾奏闻了今年裁军的情况,确籍之事,进行的非常顺利,而大司寇凌云翼则奏闻了一项名为大扫除的计划,打算对乡野之间的地痞流氓无赖丶山匪,城里的帮派,进行全面的清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