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竹筒倒豆子(2 / 2)

皇帝除了自己享用这些珍宝收益,偶尔也会赏赐大臣,或是从私库拨一些钱给国库,以补贴勘合贸易的缺口。

所以,鲁王一开始走私海贸,是半官方的行为。

除鲁王之外,与潘筠交好的周王府,甚至是沐家,一开始都有参与。

周王府早年间还被官员弹劾了。

但永乐帝后期,朝廷官员反对郑和再下西洋,认为他下西洋耗费民财,与国无益。

永乐帝便停了下西洋,并收缩勘合贸易。

等到仁宣两位皇帝登基,海上勘合贸易被进一步缩小,宗室们也慢慢减少走私海贸。

比如先周王,他就是第一批退出的人。

「当年巡察御史南下,一通状告了四位王爷走私海贸,先周王便藉此机会退出,当时就把船给卖了,遣散船工,」长史道:「他走得乾脆,是因为周王手下还有医药局,他一心扑在医书药典上,缺了海贸,日子还是过得那麽萧洒自在,但我家王爷不行。」

这位鲁王是永乐帝的侄子,他爹是永乐帝的十弟,早年间倒是很聪慧,表现良好,深得帝后喜爱。

但到了封地后,不知怎麽就性情大变,喜好美色不说,还一心修道成仙,整天吃丹药,二十岁就把自己给吃死了。

当时还是太祖高皇帝在位,洪武帝对这个儿子甚是厌恶,死后直接给他定了一个「荒」的谥号,当时鲁王刚刚出生。

「先鲁王没给我们王爷留下什麽东西,海贸是鲁王府最大的收益之一,所以朝廷明确表示不喜宗室再插手海贸之后,鲁王府就只能走到暗处,私下里进行。」

潘筠对他的藉口嗤之以鼻,道:「他是皇帝的孙子,新皇帝的侄子,他的父亲给他留下这麽大一份封地丶家业,你说没给他留下什麽东西?」

「有良师,有背景,有人脉,长到三十岁,却不能自给自足,要靠走私海贸维持家用,」潘筠反问:「很值得骄傲吗?」

孙昕从未从这个角度看过鲁王,闻言愣了好一会儿。

潘筠摇头:「你一个寒窗苦读十馀年才当上官,好不容易升到四品长史,却被拉下水走私犯罪的人却反过来同情一个从小便锦衣玉食丶良师不断的皇亲……我还以为鲁王有多悲惨呢,不过是一个手握强大资本,却年过五十依旧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养家糊口的寄生虫。」

孙昕瞳孔紧缩,胸膛急剧起伏,嘴唇抖得说不出话来。

邬志鸿在一旁如坐针毡,连忙扯开话题:「然后呢?」

孙昕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继续道:「完全转为私下进行之后,船队就得另寻庇护,以前,宗室走私海贸是半公开,泉州卫丶福州卫和威海卫在海上看到宗室的船都会睁只眼闭只眼,若遇海寇抢劫,也会帮把手,朝廷不喜之后,我们就只能私下合作。」

「鲁王和泉州卫的合作是从宣宗六年开始的,一开始是鲁王交钱,泉州卫护卫,后来王振寻摸到了这条路子,通过泉州卫和鲁王搭上,他开口要的越来越多,鲁王便开始在海上和倭寇合作……」

孙昕觉得这事不能怪鲁王,只能怪王振胃口太大。

自王振在福建布政司和水师中插入自己的人手之后,鲁王出船一次交给他的钱足够在海上和倭寇买五次的过路费了。

当然,鲁王最后也不喜欢给倭寇交过路费,所以他慢慢私养了一批自己的人手,让他们假借海寇之名藏匿海上。

同时,他也没放弃和倭寇的合作。(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