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电话通了,距离现代化又近了一步(2 / 2)

「对对对,前面有区号,0994,顾博远急忙补充了一句。」

因为顾晓雨还在上班,所以她没说多少,只是说下班后会打电话。

「嘿,就是快,这直接就能通上话了。」顾博远挂了电话才反应过来,没让顾晓霞和妹妹说话,有些尴尬。

「嗯,等晓雨再打过来就好了,晚上她肯定打过来。」李龙笑笑,「现在好了,电话通了,到时这边饭好了直接给收购站那边打一个,说一下就行了。」

「对对对,那我先过去,看看那边的安装情况。」

看着顾博远匆匆离开,李龙笑了。

上一世村里普通拉电话后,最大的作用,就是约着打牌,或者约着下网逮鱼。热闹是热闹一阵子,后来慢慢打电话的就少了。

回到东屋,杨大姐看着韩芳还有些神不守舍,便说道:「等咱们住回南面院子,到时也拉个线,扯个电话。等你考大学考走了,想妈了就给家里打个电话。」

「嗯,」韩芳说道,「住过去了,放假了我帮着妈一起卖饭,多赚钱,到时就能拉电话了。」

顾晓霞去上班,李龙呆在家里就研究着电话。

他记得奎屯那边的区号是0992,就查了一下农机厂的电话,然后拨通后找了杜厂长。

最⊥新⊥小⊥说⊥在⊥⊥⊥首⊥发!

杜厂长听办公室说有电话找自己,问了一句:

「说没说谁打的电话?」

「忘记问了……」那个工作人员有些不好意思。

杜厂长也没说啥。这电话装上没多久,他也没给工作人员培训过,忘记问从哪里打来的很正常。

「那人就只说是长途。」工作人员补充了一句。

长途?谁会打呢?

杜厂长接起电话应了一声:

「喂,你好,我是杜同舟。」

「杜厂长你好,我是李龙啊。」李龙笑着应了一声,「年过的怎麽样?」

「李龙同志啊,你好你好!你这是从哪里打来的电话?怎麽知道我这里号的?」

「打查号台查的啊。」李龙笑着说道,「我从家里打来的。我家里扯电话线了,这不,开通后赶紧给你打个电话,看看你那边情况怎麽样。」

「我这边情况还好,一边生产收割机一边生产中耕机。这个中耕机还是挺不错的,我们和拖拉机厂那边搞了个合作,他们卖拖拉机的时候介绍我们的中耕机和收割机,我们在他们那里每卖出一台给他们一定的费用,这个就挺管用的,现在定单不断啊。」

杜厂长心情很好,毕竟厂子有订单,效益好,那工人们就有干劲,工作奖金不断发,厂子就会越来越红火。

这两款明星产品都和李龙有关系,杜厂长对李龙自然就很客气。

「嘿,有订单就好。过段时间我过去拉几台中耕机回来,这个等今年开春播种下去后,用处挺大的。」

「不用过来拉。我们过段时间要往乌城那边送货,到时给你带上,路过玛县的时候给你卸下就行,你要几台?」杜厂长现在语气也是异常自信。

厂子里的货不仅销往乌城,南疆那边也有。虽然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仿制的产品出现了,但他们厂子的品牌效应已经有了,不差钱相信品牌的还是会买他们厂子的,生产规模一直在扩大,所以才足够自信。

「那可就太好了。」李龙笑着说,「那我这边就等着了。」

「可不能光等着啊。」杜厂长笑着说,「有没有什麽新的设计思路也得给我们说一下啊。咱们是老的合作夥伴了,你有啥新思路,可一定要记得咱们啊。

这麽说吧,前面咱们合作还是比较粗放的,后面你再有什麽好的思路,等产品做出来,每卖出一件,我给你一部分提成怎麽样?」

杜厂长早就想过这件事情了。李龙提出来的两样产品都很受市场欢迎。他们自己的技术人员也研究过辅助农机,但生产出来的东西,打不开销路,农民不认可,大都是有点鸡肋的感觉,没有市场,卖不动。

收割机的生产,和李龙的合作是圈定销售范围,这一点双方都挺满意。中耕机这方面李龙没提啥要求,杜厂长却没想着白赚李龙的这个设计,李龙想要的中耕机他打算白送过去,还要给李龙给一笔设计费。

经过了这两个产品,他已经深知设计的重要性——也可以说这个农机厂能够发展壮大,全靠这个收割机来支撑着,现在中耕机也接续上了。虽然价格不高,但随着各地方荒地的开垦,这个中耕机的需求量很大,比收割机还要大,几乎每一台小四轮拖拉机都可能配一台。

积少成多,那数量可就不少了。

当然杜厂长也知道这个中耕机技术含量比收割机小的多,仿制也容易,所以现在也在想办法尽快打响品牌占领市场。

「可以啊。我暂时有点想法,正在完善,等完善了之后,我会去奎屯一趟,和你具体的聊一聊。」李龙在去年知道兵团那边的棉花生产的情况后,便知道那个比收割机和中耕机还要受欢迎,而且持续时间特别长的东西,再过两年就可以提前投放市场了。

和杜厂长又聊了几句之后,李龙挂了电话。

感觉很不错,有什麽事情再也不需要跑东跑西,一个电话就能搞定了。

省事多了。

一下午李龙都在给自己的「关系户」打电话,同时也是在完善自己的人脉电话本。这个时候没手机,几乎每家的电话机边上,除了县里发的电话本之外,还有一个自己手写的电话本,会记下重要人的电话号码。

李龙不仅和杜厂长丶胡科长丶钱主任等人打通了电话,送上了问候,还联系上了在口里的贾天龙丶赵辉丶黄磊丶白修名丶董志超等人。贾天龙说等开春之后再过来找他,赵辉在知道是李龙打电话后,第一时间就问他这段时间收的皮子怎麽样。

赵辉家在南方,那边对于过年的重视程度比李龙这边要强的多,所以目前他年还没过完,就没打算出来。

李龙也告诉他,自己这边积存了一些皮子,赵辉过完年过来的话,差不多够拉一车。

至于贾天龙,他安心在家里带孩子,幸福的很。

和黄磊丶白修名丶董志超打电话也就是维持个关系,告诉他们自己的电话号码,这样以后那边有收购计划的时候可以及时通知自己。

可别小看打这个电话。这时候不少人对于四千块钱的装机费还是很犹豫的,有些因为不装电话就失去了商机。

毕竟这些炒货厂需要原料的时候,自然是希望不出厂子就能问清楚这边有没有货,省的空跑一趟。

当然再往后,大家都重视起来,那就不一样了。

不知不觉中,李龙的人脉圈子也已经很大了。这让他有些得意,就凭着这个圈子,自己从县里收购的各种物资,转手卖出去,一年轻松的赚个几十万。

就比如去年,小的方面不说,大头上贝母赚了有二十多万;但因为是收了货款再去收货,本金没那麽多,所以实际上赚的钱不到二十万,也差不了多少。

但一年到头,零零散散皮子上净赚的钱也有十多万,还有就是打瓜籽,赚的不到二十万吧。

再加上大扫把等东西,最后合下来差不多是五六十万的纯利。

有了这个收购站,一年赚的钱一下子比上一年番了十倍不止。

这个赚钱的速度一下子让李龙都有些不适应。

当然他也清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北庭整个区域打响了名头,树起了品牌。

所以哪怕现在还是冬天,每天还都有从外县过来卖东西的。

这就是品牌效应啊。

在感慨的时候,电话铃响了。

李龙看了看时间,猜测大概率应该是顾晓雨打来的电话。(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