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城中之城(1 / 2)

第1000章 城中之城

面对大股东的提问,张孝承也没有打马虎眼的意思,直接说道,「恐怕不止!」

「今年平阳跟汉西其它城市,经济有些不景气,火炬集团也有产能不足的压力,所以,架设新组装产线跟招募人员的规模,比起以前是要大许多……」

时至今日,火炬集团或者说火炬产业园的存在,早就不是一城一地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汉西的就业岗位。

现在在火炬产业园的职员,有三分之一是平阳本地人,剩下的三分之二,却是来自于汉西各地了。

火炬集团的招募名额,有一部分,是由汉西省府那边分配的,由汉西省府那边在各市招募,然后送人过来火炬产业园。

这样做,一方面满足了火炬集团的职员缺口,另外一方面,也让汉西省府能为汉西各地,解决部分就业岗位。

尤其是今年,国内各地也受到了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冲击,就业压力都很大。

而有火炬产业园存在,汉西跟平阳的日子,对于就业岗位,相对就没有那麽大压力了。

火炬集团就犹如汉西就业市场的压舱石一般,它提供的薪酬,工资并不高,也就是比平均工资高一点,但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人在火炬集团上班,起码可以保证一家子不饿肚皮!

火炬集团每架设一条新产线,除过火炬集团自己能增加组装丶检测丶仓库的人员之外。

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丶零部件生产商丶物流丶仓储人员等,几乎相当于火炬集团产线每增加一个人,整条产业链都能诞生超过四五十个新的就业岗位!

毕竟作为国内打火机行业最大的生产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打火机供应商,掌握了一次性打火机的定价权,火炬集团集团该有的逼格,肯定是有的。

走在这座近乎是「城中之城」的产业园,李东陵看到生产区内,以火炬集团为中心,一家家打火机外壳丶压电陶瓷丶燃料箱丶火焰调节器丶击锤丶弹簧丶垫片丶密封圈丶安全锁等供应商,都林立在产业园内。

因为火炬集团的巨大产能需求,这些零部件订单,根本不是一家公司能吃的下的,同一个零部件厂商,可能需要三家,甚五家丶八家,才能按时把订单做完。

所以在火炬产业园内的零部件供应商,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可能是原本属于同行死对头的两家公司,却是在一条街上,甚至是就在对面!

在火炬产业园,这些零部件公司,既常年处于竞争状态,互相抢订单,又不断研发新技术,想要超越对方。

至于会不会担心,自己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新技术跟专利,被一街之隔的对手抄袭?

火炬集团却是为此背书的,一直鼓励零部件厂商投入研发。

只要开发出了新零部件,申请注册了专利,经过了火炬集团,还有打火机进出口协会的认证,在这座产业园内,谁敢抄袭,那火炬集团可就得重拳出击了!

一旦被踢出了火炬产业园,那这家打火机零部件公司,可不是单单拿不到火炬集团的订单,而是在这座火炬产业园内,包括搬迁过来的鑫海丶辉耀等大大小小几十家打火机厂商,都会拒绝向它下单!

至于说,不做国内生意,去抱海外打火机厂商的大腿,扯什麽犊子呢?

比克等海外打火机,都快被火炬给锤烂了,要不是为了避免背上倾销的名头,留着对方当马甲,火炬集团早就锤死对方了。

现在比克等,包括阿美利加丶日苯丶棒子等不少打火机厂商,也都通过火炬产业园下单代工,当然,是以打火机进出口协会制定的价格代工的,不可能说,让那帮海外厂商,再像以前那般压榨国内打火机产业链。

被火炬集团,赶出产业园的零部件供应商,除非改行,否则,这辈子是别想在这行混了。

火炬集团的出现,对于国内打火机行业最大的改变是什麽,除过技术方面,自研出了恒流阀,实现了对于海外打火机的技术压制,最重要的,就是结束了国内打火机行业,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一盘散沙的局面。

虽然不少打火机厂商,都抱怨火炬集团太过霸道,不给同行活路。

从火炬集团成立以来,国内打火机厂商就从巅峰时期,大大小小近千家公司加上无数小作坊都陆续消失,变成了国内如今只剩下不到六十家打火机厂商,其中超过五十家,还都搬迁来了这里。

虽然被诟病,但火炬集团结束了国内打火机行业的内战,打赢了跟老欧洲比克打火机的反倾销官司,掌握了一次性打火机的国际定价权,让国内打火机整个行业都吃上了肉喝到了汤,却也是事实!

让火炬产业园的供应商,既竞争,有时候,又需要合作,共同完成一笔大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