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大臣在消化这个消息时,朱祁镇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宣布亲征旨意。
“瓦剌部在递交国书并称臣后,背信弃义,袭我大明军队,此等行为是在戏耍,侮辱我大明,此等羞辱,必须做出还击,朕意已决,不日将亲征漠北,着兵部及五军都督府整军备战,钦天监观天象,择期出战!”
御驾亲征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辞汇,触碰到一些三朝乃至四朝老臣的内心。
他们也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遇到一次天子出征。
只能感叹老朱家这些人真是能折腾。
还是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越王,武国公都不在,现在京中勋贵地位最高的,当初英国国张辅。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今天商讨的是朱祁镇御驾亲征,也就把他都请了过来。
朱祁镇刚刚说完,张辅就站出来:“老臣不同意此次御驾亲征!”
朱祁镇就很烦这些父辈甚至是祖辈留下的臣子。
自己随便干点什麽,他们都要阻止,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自己这个皇帝都不能随心所欲,那当天子干什麽?
张辅人老成精,瞅一眼就知道天子有些不耐烦,赶紧把自己的观点说了一遍。
“陛下,永乐年间,臣随军出征,略微了解一些漠北情况,当时草原尚有北元势力盘踞,被太宗皇帝一举歼灭,至此即使是瓦剌,也并未统一草原。”
“故此草原之地,从此再无固定城池,各部牧民逐草而居,并无固定居所,即便也先的瓦剌王帐,也是随时在变动,以武国公之勇,亲率一万京中三千营精锐,也未能尽全功,将其连根拔起。”
“瓦剌使团向我大明也正是如此,他们被打怕了。”
“老臣不知道为何瓦剌会反叛,袭杀锦衣卫,但他们既然做出此等举动,就已经做好准备,开始大范围机动,以老臣从军数十年的拙见,御驾亲征大军压境,瓦剌必不可能迎战。”
“他们会像对付武国公那样,化整为零,不断袭扰後勤补给,逼迫撤军,以拖字诀为主,并不主动迎敌,待你人疲马乏,後勤吃紧之时,再行出击。”
“此事在武国公的战後总结中,就有所记载,不过瓦剌部的战略意图被武国公提前发现,将计就计,打了一次伏击,这才彻底地摧毁瓦剌部的意志。”
“以老臣之见,瓦剌必须打,不打他们,如何体现我们大明的煌煌天威,但如何打还需要商榷,以陛下万金之躯,亲领大军前往,大概率是找不到瓦剌的主力。”
“不如学习武国公的战法,派出数支战力强劲,机动力不错的骑兵,前出草原实施惩戒行动,彼此之间能够互相照应,以瓦剌部的实力,如果想吃掉其中一支部队,必然会出动主力,到时候我方骑兵全部集结,对瓦剌主力进行围歼!”
最後张辅还加上一句重点:“况且我们并不知道当时究竟发生了什麽,是不是找瓦剌部询问一下”
英国公已经把道理掰碎揉烂说给朱祁镇听了,就差指着朱祁镇的鼻子说,朱棣之所以牛逼,是因为对方是马上皇帝,能够随着部队一起机动。
看看你自己这熊样子,虽然也能骑马,但是能和永乐大帝比较吗?
估计在马上过个一天,就要叫苦连天,这不等於就是拖慢部队的速度吗。
有自知之明的,就别添乱,好好乾皇帝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吧,冲锋陷阵不是你该乾的事。
朱祁镇都隐约听出来一点,朝堂之上的阉党一派如何听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