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老臣入朝(1 / 2)

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哀哭,瓦剌部所有人只是默默拿起弓箭,背上行囊,骑上最好的马。

草原的子民明白,这不仅是战争,更是一次为了生存的背水一战。

即便前路茫茫,也要为部族丶为亲人搏上一线生机。

战争的阴云席卷整个漠北。

蒙古诸部在瓦剌号令下不再隐忍,转而主动出击。

他们凭藉强大的机动性与熟悉地形的优势,在大明九边防线之间灵活穿插,时进时退,所到之处,烽烟骤起。

尤其是宣府丶蓟州丶大同三镇,因地处京畿门户,首当其冲,成为瓦剌骑兵的主要骚扰目标。

大批内附蒙古牧民被劫掠,边境商队遇袭失踪。

三镇总兵接到军情后,第一时间组织兵力驰援。

但派出的人马一多,便被瓦剌侦骑察觉,迅速撤离。

若明军分兵追击,瓦剌人则利用局部优势,咬住一点,狠狠撕下一块血肉。

吃过几次亏后,三镇学乖了,闭门不出,坚守城池,并上疏请求朝廷尽快出兵迎敌。

大量情报源源不断送㣉京城,朝堂震动。

兵部尚书陈唏在朝会上藉此大发议论,趁势抨击此前主张谨慎的言官与重臣,同时竭力吹捧皇帝与王振的“英明决断”。

“各地军报已然明确!瓦剌所谓‘称臣纳贡’,皆是假意,实则图谋不轨丶烧杀掳掠,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陛下御驾亲征,正是以天子之威,率百万之众,压缩其生存空间,逼其与我决战。如此,方能一战而定漠北,再无後患!”

兵部尚书陈唏慷慨陈词,言辞激昂,双目泛光,似在朝堂之上建下奇功。

在一旁的内阁首辅徐谦,却面无表情,只冷冷注视着这场表演。

他心如止水,甚至还有些不屑。

徐谦知道,这位兵部尚书纸上谈兵,连草原的风向都未感受过半分,便妄谈决胜千里,简直可笑!

徐谦此前与英国公张辅私下谈过,若张辅不愿随驾出征,他可以请父亲徐闻出面请求。

以皇帝和王振对越王之忌惮,只要越王一句话,张辅大概率可留下来。

其实,朱祁镇和王振也不愿带张辅出征瓦剌。

张辅老成谋国,征战一生,若与皇帝同行,只会时时点拨丶处处提醒。

这对急於建功立威的朱祁镇和王振来说,是一件扫兴的事情。

他们主动让英国公张辅随驾,只是想让张辅亲眼看看,皇帝不是花瓶,也是可以打仗的!

你这老东西在一旁看着就行,看朕如何指挥大军,杀得瓦剌片甲不留!

说白了,是个孩子渴望在长辈面前证明自己罢了。

然而,张辅拒绝了徐谦的提议,同意随驾北征瓦剌。

他是老将,一生在外,未尝畏战,如今既有圣命,又是国家大事,岂肯避席旁观?

於是今日,他也赫然在列,肃然端坐於朝堂之中,面沉如水,目光如炬。

搜书名找不到, 可以试试搜作者哦, 也许只是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