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难绷(2 / 2)

话是这麽说,但萨蒂亚是精心研究后,才准备这麽做的。

无他,罗恩身上的好人光环太盛,已经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以前的那些事不说,光是在普凡查区的所作所为,就让无数人在向神明祈祷时,歌颂他的名字。

他解决了无数人的工作不说,还修路丶建医院丶扫黑帮

这是什麽呀,妥妥的圣人巴巴嘛。

北方邦政府做不到的事,伟大的苏尔先生做到了。

污秽之地,见到了光明!

正因为这些种种不可思议的变化,才导致了萨蒂亚的「误判」,他认为罗恩真的是个心怀天下的慈善家。

嗯,他真是这麽想的,大家也这麽认为的。

罗恩暗自挠头,咋就假戏真做了呢,不会真有人这麽想吧。

「我懂你的意思,现在说说比哈尔邦的政治吧。」他及时转移话题。

「这里的政治其实和北方邦很像,准确的说是一年前的北方邦。」

比哈尔邦现在依旧是亚达夫当政,他们走的也是「牧民-亚达夫」,即MY联盟。

这个联盟为亚达夫的三届连任,贡献了至关重要的30%的选票。

老实说亚达夫在比哈尔邦的统治,比北方邦要强势的多。

不过他们的种姓政治也让很多富裕阶层感到厌恶,因为这是以经济增长以及法律和秩序为代价的。

罗恩他们买了份报纸,新闻的头条几乎都是某高级中学的绑架案报导,不是一起,是足足五起。

比哈尔的绑架业与这个邦的政治密切联系在一起。每次选举开始时,绑架案件就激增,这当然不是巧合。

选举是要花钱的,偏偏比哈尔邦很穷,没有工业丶没有大商人,也就没有给政客送钱的人。

那怎麽办呢?只能去富人孩子上学的学校绑架,用赎人的钱充当竞选资金。

没见过吧,政客筹钱是靠绑票来实现的,这就是比哈尔邦。

甚至这都已经发展成了一条产业链,大家知道该绑哪些人,而绝不会绑错某个大人物的孩子。

比哈尔邦的政客,80%的人都曾是绑架案的主谋,刑事犯罪率奇高。

这一点,北方邦甘拜下风。

邦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新德里的补助,以及到德里丶孟买或旁遮普打工的比哈尔农民们汇往家里的汇款。

大多数比哈尔的中产阶级,已经纷纷逃离这个地方。

烂透了,没救了。

为了证明自己说的没错,萨蒂亚还拉着罗恩去拜访了他在这里一位朋友。

萨蒂亚以前经常跟着哥哥来比哈尔邦,参加全印亚达夫联盟大会。这种会议不是在北方邦举行,就是在比哈尔邦举行。

因此他对这里还算熟悉,也交上了几个朋友。

那个朋友是名医生,名叫库尔马。他最早是英国国民医疗服务机构的一名医生,在海外享受优渥的精英阶级生活。

然后他在比哈尔邦医疗委员会的说服下,返回了家乡,担任委员会主任一职。

他见到罗恩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当时我知道现在的一切,我永远也不会回到比哈尔。」

他已经辞去了在医疗委员会的工作,转而选择在巴特那经营着自己的医疗诊所。

因为在医疗委员会他什麽事都做不成,少得可怜的经费全部被内部官员贪掉。

他的同事们最开始还邀请他一起,库尔马不仅严词拒绝,还狠狠指责了他们。

然后好了,医疗委员会再没有人和他说过一句话。

苦闷的库尔马乾脆辞掉工作,自己开诊所当医生,至少这样他还能帮助点人。

他穿着一件上面装有金纽扣的海蓝色夹克,他在这个城镇里显得格格不入,而生活在这里最好不要让人觉得与众不同。

他的姓氏代表着传统的比哈尔地主种姓,他同时也是一名资深的医生,他既属于高种姓阶层也属于中产阶级。

顺带一说,在比哈尔高种姓不意味着有钱,这里有许多贫穷的婆罗门生活在农村。

在低种姓阶层眼里,库尔马是一个「封建领主」,在绑匪眼里,他是主要目标。

「我睡觉时枕头下放着一支枪,」他向两人展示那把精致的左轮手枪。

「在首府巴特那也很危险?」罗恩问。

「我一直受到绑架或敲诈的威胁,这里的一切令人绝望。我的许多同事已经离开了,他们再也不会回来。」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罗恩他们正坐在库尔马的诊所里边喝茶边闲谈,他却始终盯着诊所外面的路口,神情警惕。

库马尔说,绑匪和警察通常是同一回事。换身衣服,彼此的身份就完成了互换。

他还说警察就仿佛是他们政治领导的随身侍从,整天就为服务那些官员而奔波。

这也解释了库尔马说的,警察和绑匪是一回事。

政客筹钱需要通过来绑架实现,那谁负责绑架啊?

当然是手底下的警察。

罗恩自认为已经见多了印度的各种奇葩事情,但比哈尔还是让他感到难绷。

没有再继续逛下去,第二天他们又去拜访比哈尔邦的首席部长,亚达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