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丞相,请签字画押按手印(2 / 2)

仅仅只是例行公事一般,传令关中陇右各地,加强警戒也就过去了。

甚至都没派人去告知皇帝。

毕竟汉中之战都过去十年了,而且自那刘大耳朵死后,蜀国早已经是成了病猫。

若不是有山脉天险的阻隔,早就被灭国了。

不仅仅是夏侯楙,曹魏上下几乎都是一致的轻视。

毕竟谁都知道,夷陵一战已经是彻底葬送了蜀国的主力人马。

若是那几万精锐还在,也轮不到他夏侯楙镇守关中。

与此同时,诸葛亮派遣侍中陈震出使东吴,试图说服东吴出兵,用以牵制曹魏兵力。

林道与诸葛丞相,一同前往汉中。

为了遮人耳目,诸葛丞相对外表示,林道是丞相府参军。

给个身份好办事。

一路上诸葛亮都忙着完善北伐的计划。

确定以原定计划为主脉络,集中兵马与街亭吸引曹魏主力。

安排魏延领五千精锐,走子午谷突袭长安城,断绝曹魏主力后路。

为了避免出现意外,生性谨慎的诸葛丞相,甚至放弃了对孟达的提醒,任由其为司马懿所破。

孟达,年少的时候跟着同乡的法正一起投靠了刘璋。

等到刘备入蜀之后,又跟着法正一起投靠了刘备。

之后跟随刘封夺取上庸等地。

再之后,就是蜀汉的转折点,关羽战败樊城。

因为害怕被处罚,孟达上了一个《辞先主表》后,转身投降了曹丕。

刚刚继承王位的曹丕,一上来就有敌军大将来投,这让他非常高兴。

整个曹丕时代里,孟达都备受曹丕的喜爱,不但给他封侯,封将军,甚至是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郡,命孟达担任。

曹丕活着的时候,孟达的地位稳固。

可曹丕死后,事情就变样了。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孟达在曹魏的外援桓阶,夏侯尚等人接连死去,他这等地方割据藩镇,自然是不受待见。

感受到危机的孟达,暗中联络诸葛丞相,试图重归蜀国。

此时此刻,孟达的亲笔信就在诸葛丞相的手中。

「子厚可观之~」

同车的林道,接过信件浏览一番。

旋即合上了信件,随意一笑「不过是野心勃勃,却又无能的家伙罢了。」

「他想继续在新城郡当土皇帝。」

「可曹睿不给他机会。」

「又想回到这边来,继续当土皇帝。」

「这样的人,只需利用一番即可。」

诸葛丞相笑问「如何利用?」

「吊着他,等到大军北伐的时候,起事背叛,吸引曹魏兵力。」

说白了,现在不是当初天下大乱,各地诸侯割据的时候了。

如今三国鼎立,像是孟达这种占据一郡之地的小诸侯,其实没多少辗转腾挪的空间。

也就只有他自己,还觉得可以左右逢源。

诸葛丞相称赞「如此甚好。」

无论战略还是战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方为取胜之道。

一路来到汉中,太守魏延已然是领着众人外出迎接。

魏延,刘备部曲出身。

后因功升将军,于刘备的提拔之下,力压张飞成为汉中太守。

在汉中盆地这里经营多年,可谓是根深蒂固。

这样一位战火里厮杀出来的方面大将,可不是精通吃喝玩乐的刘禅能够统领的。

就诸葛丞相离开成都,前往汉中的这段路上。

林道亲眼看到的,有关于皇帝不思进取,整日里吃喝玩乐不管朝政的书信,就有好几份。

哪个有能力的人,愿意服从只凭血脉得以富贵的废物?

他可以服气诸葛丞相,可刘禅~~~

「都亭侯听旨~」

诸葛丞相没下车,却是有杨仪转出来,面无表情的拿出了圣旨。

魏延心头一怔,旋即行礼听候。

「建兴六年春正月~皇帝制曰~」

「今有都亭侯魏延者,功勋卓着,治理汉中~」

「都亭侯积善醇朴,赫赫功劳,皆以在目,朕念其蔼,大义可嘉~」

「册为丞相府司马~凉州刺史~前军师~」

「如故事~」

「钦矣~」

圣旨念完,杨仪合上了圣旨,盯着魏延看。

这边魏延楞了一会,很快回过神来「臣魏延~接旨~」

待到他接过圣旨,这边车厢里顿时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手持羽扇的诸葛丞相,笑着下车上前。

「文长~~~你辛苦了。」

「丞相当面,不敢言苦。」魏延微微侧身「丞相请。」

诸葛丞相一把握住了他的胳膊「文长与我一同入城。」

众人纷纷说笑着跟上,看上去气氛很是融洽。

此时,林道从车厢里出来,也是在笑。

「不愧是诸葛丞相,一把就拿下了汉中军团的兵权。」

魏延的汉中都督是刘大耳朵封的,汉中军团也是刘大耳朵给他留下的。

想要拿下,明面上必须由皇帝出圣旨。

当然,真正重要的是诸葛丞相的威势,以及带来的数万大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