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疏通举人铨政壅滞疏》(1 / 2)

第293章 《疏通举人铨政壅滞疏》

果然和苏泽所料的那样,对于举人选官制度的改革,引起了京师士人的大讨论。

而且这一次苏泽动的就是举人部分,而且给举人授官也没有影响到进士官员的体系,所以总体上是支持更多。

原时空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要考上清北,大明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要考上进士再做官。

如果举人就能得到职位,大部分举人还是愿意的。

看到舆论风向已经到位,而和高拱等几位阁老沟通后,他们也支持自己的提议。

苏泽果断将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疏通举人铨政壅滞疏》送到内阁,阁臣都支持你的奏疏。

本以为万无一失,但在你上奏的时候,礼部官员也上书,请求从吏部手里抢夺委任学政官员的权力。

举人铨选的改革,变成了吏部和礼部争权。

这场争论让皇帝和内阁焦头烂额。

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馀威望:790。】

【若要通过你的奏疏,需要支付10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什麽?

苏泽也没想到,自己给吏部出谋划策改革举人任官,最后阻力最大的不是吏部内部,也不是举人们,而是礼部官员。

而礼部官员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时机也恰到好处。

其实官员学政官员任免权到底在哪边,吏部和礼部争论已久。

礼部仪制清吏司,在《大明会典》上明确了负责学政事务。

那学政官员的任免,自然是学政事务。

而最麻烦的事情,是大明朝在刚建立的时候,确实都是由礼部官员来委任学政官的。

或者说,那个时候的学政官员,其实都是由礼部的官员兼任的。

但是从成祖朝开始,为了强化吏部的权力,委任学政官员的权力被集中到了吏部。

这之后,吏部和礼部为了这个事情争了很久。

没办法,人事权是最大的权力。

礼部都没有学政官员的任免权,那怎麽能主导地方教育事务呢?

这也是大明中期以来,官学日益衰落的原因之一。

原本应该负责地方教育的学政官员,实际上根本不关心学政,而只是官僚体系中的一个职位。

那些当学政的官员,也只是希望能通过这个职位进入官场,他们在任的目标就是别出乱子,早点熬够资历升迁就行了。

而地方上的公学衰落,自然就有势力来填补,于是就有了嘉隆时期的书院昌盛了。

苏泽这下子也明白,为何变法这麽困难了。

越是触及到根本的改革,涉及的利益就越多,就越容易遭到狙击。

就算是改革者内部,也是需要进行利益分配的。

苏泽忽视了礼部,也就被礼部突袭了。

苏泽现在只剩下790威望值,他当然也可以等到下个月,攒够了威望值再执行。

但是苏泽还是决定先放弃这次模拟。

「放弃本次模拟。」

【本次模拟已取消,消耗本月模拟次数:1。】

说白了,之所以这次模拟失败,还是因为礼部也「要糖」吃。

也对,学政本身也是礼部的事情,而且苏泽本身也不仅仅是要改革举人选官的制度,本身也有改革学政的想法。

既然这样,更是应该和礼部商议好了,重新完善奏疏。

叹了一口气站起来,这大明朝做事怎麽就这麽难!

——

礼部。

一群礼部官员冲到了新晋礼部尚书殷士儋的公房。

「大宗伯!这次您可要代表咱们礼部表态啊!」

「大宗伯!吏部侵夺我礼部职权百年,这次可不能再含糊过去!」

殷士儋自然知道这些礼部官员的来意,自从苏泽在报纸上放风,要改革举人铨选制度后,有关讨论就在礼部没停过。

有关学政官员的任免权争议,素来就是礼部内的一个日常话题。

而以苏泽的影响力,一旦他上书通过,那等于明确了日后学政官任免权在吏部了。

面对汹汹民意,殷士儋想到自己就任礼部尚书前的承诺,于是说道:

「学政的事情,是我礼部的职权,可长期以来,委任学政官员都是吏部在掌控。」

「这次正好趁着苏子霖对举人选官的改革,将学政任免的权力从吏部手里拿回来。」

「本官自会上书争夺本部利益!」

殷士儋上任礼部的口号,就是「恢复礼部荣光」。

在主动让出了外交事务的权力后,殷士儋明白需要一场胜利,来兑现自己的诺言。

任何部门的主官,都必须要将自己部门的利益放在最上面,这样才能获得下层的拥戴。

权力是自上而下的,也是自下而上的。

殷士儋懂得这个道理,这学政官任免的权力,他必须要争。

果然,当殷士儋说出自己会带头争取礼部利益,众官员也纷纷激动起来。

可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官员通报,苏泽求见。

众官员看向殷士儋,脸上都露出担忧的表情。

算起来,殷士儋也是苏泽的老上司了。

当年苏泽刚入翰林院,殷士儋就是掌院学士。

虽然没有听说两人有多少交集,但是以苏泽在大明官场「狐媚」的名声,众官员又怕殷士儋被苏泽「勾了魂」,出让礼部的利益。

看着周围不信任的目光,殷士儋叹气说道:

「请苏子霖来正堂,诸位也随本官一起见见苏子霖吧。」

这下众官员安心下来,随着殷士儋来到正堂。

而苏泽也奇怪,为什麽自己没有被带到殷士儋的公房,而是被带到了礼部正堂。

但是看到这个架势,苏泽也明白了。

殷士儋估计是猜到了自己的来意,怕和自己「密会」引起礼部官员的误会,所以和自己当众见。

不过苏泽倒是也无所畏惧,他本来就是来和礼部说清楚的。

「见过大宗伯,见过诸位大人。」

苏泽的态度很谦恭,殷士儋虽然做过他的上司,但是和他的关系很一般。

在学术上,殷士儋和赵贞吉都是心学一派的,和苏泽提倡的实学是有冲突的。

不过上次殷士儋能出任礼部尚书,也算是有苏泽的推动,所以殷士儋还算是客气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