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万化好奇的问道:
「子霖兄,黔国公府到底什麽事?」
申时行叹息说道:
「先帝二十六年,黔国公沐朝辅卒,留下一子沐融,朝廷让沐融嗣黔国公爵位,沐朝弼是沐朝辅的弟弟,授予都督佥事,代替侄子镇守云南。」
「先帝二十八年,沐融又夭,年仅六岁。」
「同年,其弟沐巩继承黔国公爵位。但沐朝弼不愿交权,与寡嫂幼侄关系紧张,」
「黔国公府老令君李氏,奏请陛下送沐巩和其母陈氏来京师居住,沐巩没有动身,又暴病夭折。」
「至此,沐朝辅一脉绝嗣,最终沐朝弼于先帝三十三年得以袭爵。」
罗万化脸色难看的说道:
「沐朝辅连续两子夭折,这沐朝弼嫌疑很大啊?朝廷没有深究吗?」
申时行说道:
「朝廷岂能不知?要不然先帝二十八年沐巩夭折,为什麽先帝三十三年沐朝弼才袭爵?」
「云南一直有官员弹劾沐朝弼事母不孝,还抢占寡嫂。民间也多有传闻,沐融沐巩就是沐朝弼害死的。」
罗万化疑惑道:「黔国公府的旁支应该很多吧?既然沐朝弼有如此劣迹,又有害死侄子的嫌疑,为何还要让他袭爵?」
申时行叹道;
「那还不是因为沐朝弼能打。」
「先帝三十年,元江府土司那鉴叛,沐朝弼带兵征讨,打得那鉴服毒自尽。」
「先帝四十四年,蛮首阿方丶李向阳叛,沐朝弼平之。」
「本朝元年,沐朝弼又平叛武定州凤继祖,愈加骄纵。」
「本朝三年的时候,陛下罢沐朝弼的爵位,以其子沐昌祚嗣位,给半禄。」
「但经过此事后,黔国公府内父子争权,军政不宁。」
苏泽又说道:
「贵州自成祖时开始,就在执行改土归流,但是铜仁府的宣慰司被叛军攻破,朝廷派遣的宣慰使被杀,最后只能继续任命土官。」
「云贵川的局势如此,如果朝廷没有一支擅长山地作战的军队,如何维持西南疆域的安宁?」
「沐朝弼在云南如此跋扈,先帝和陛下一再退让还不知道收敛,也是因为云南的卫所军队疲敝,只能靠黔国公府弹压地方,才骄纵至此。」
原来如此,听完苏泽的话,罗万化也赞同了苏泽组建山地军的想法。
罗万化又问道:「这些问题,阁老们看不到吗?」
申时行叹息道:
「看到是看到,但是专门组建一支山地军队,朝廷还是下不了决心。」
苏泽也解释道:
「西南的叛乱,和草原之患不同。」
「西南之地,以一勐为一国,这些勐多则千人,少则百人,时叛时降。」
「西南地区也是夷汉杂居,有时候几十年都安分无事,也可能因为一件小事突然叛乱。」
看到罗万化还不明白,苏泽又问道:
「一甫兄,你能说出西南地区的叛乱贼首名字吗?」
「或者说,西南几个土司的名字你知道吗?」
罗万化一愣。
包括申时行刚刚说过的几个被沐朝弼平定的叛军首领,罗万化是一个都没听过。
苏泽又反问道:
「俺答之名,京师人人皆知吧?」
「别说是俺答了,就是北疆几个大部族的首领名字,京师也都知道吧?」
罗万化点头。
《乐府新报》也一直在报导草原局势,如今北方草原的几个大部族首领,确实要比西南那些土司有名多了。
甚至还有《商报》这样的报纸,因为商人经常和草原上的人做生意,《商报》上还专门对几个蒙古大族的首领进行了长篇报导,包括他们的喜好禁忌。
这让京师百信都对蒙古的局势十分了解。
苏泽说道:
「这固然有京师距离草原更近的原因,但是西南的情况也是如此,虽然西南屡发叛乱,但是连个有名的贼酋都没有。」
「所以朝堂对于西南问题也很难重视。」
罗万化这下子明白了,他连连点头。
苏泽说道:
「但是长此以往,西南必要生乱,而且西南的问题,也绝对不是西南夷的问题。」
「其实很多西南夷乱,也都有汉人参与,汉姓篡夺土司官职的情况屡有发生。」
「卫所军屯被侵占,地方赋税过重,匪盗横行,这些问题也同样发生在西南。」
「黔国公府的堕落,不就能看出端倪吗?」
「所以西南问题,也不仅仅是夷人问题。」
「想要西南安定,首先还是要整顿吏治,发展经济。」
「但发展经济,就要剿灭这十方大山中的匪寨,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西南局势只能一天天溃败下去。」
苏泽这句话自然不是危言耸听。
原时空,万历年间的播州之乱,几乎耗尽了大明南方地区的军事力量,然后又是一场抗倭援朝,将北方的军事力量也耗干。
但恰恰又是这场播州之乱后,西南地区却安定了下来。
一直到了明末,南明朝廷败退到云贵川,这些地方也支持明军作战到了南明灭亡。
苏泽总结下来,还是缺乏一支有威慑力的军事力量。
大明对于西南的控制力,比起明初是倒退的。
明初的时候,朱元璋让沐家镇滇,黔国公府刚刚设立的时候,西南的局势是很稳定的。
苏泽说道:
「上次我答应汝默兄,要和汝默兄联署的。」
申时行连忙掏出准备好的奏疏,苏泽签上名后说道:
「请汝默兄让我誊抄一下。」
申时行自然同意,联署的奏疏也要收录个人的奏疏集中,苏泽这也是正常要求。
等苏泽抄完,对着申时行说道:
「汝默兄还是尽快上书吧。」
申时行点头说道:
「我这就去通政司。」
等申时行走后,苏泽将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