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闵贤寺之辩(2 / 2)

大宋文豪 西湖遇雨 2553 字 1天前

——这明教大师,说的好像挺有道理的啊?

契嵩的回应确实如同流水,圆融无碍,不着痕迹地化解了张载的锋利攻势。

反正,不管张载举什麽例子,他都能用这套说辞来回应。

或者说,在他的理论下,是可以任意将世间万事万物都代入到「法因缘生,法因缘灭」里面去的。

契嵩的目光扫过堂下无数双或迷茫丶或思索丶或赞同的眼睛,继续道:「施主执着于囊中之『热气』丶囊外之『冷气』,执着于此『力』丶此『象』,以为实有。殊不知,此『气』丶此『力』丶此『象』,亦不过是在特定因缘聚合下,由我等心识所感知丶所分别丶所命名之『相』罢了。」

「那禅师言诸法缘起,如露如电,敢问这『缘』自何而生?」

张载也不傻,他不打算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于是选择直指对方的理论根本。

随后,在契嵩思考的时间里,他又追问道:「《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气之聚散自有其序。依我看来,热气球升空非独因缘和合,实乃清阳上升丶浊阴下降之天道使然!释家说空,岂非抹杀天地生生之德?」

张载想要用经典来攻击契嵩,从而取得辩经优势。

但契嵩也不傻,对《易》提及的内容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而是转而以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心识说」来回应张载的问题,并顺势反攻。

「缘自心生,而施主执着于气,忽略心识,犹执烛照镜,镜中光焰虽明,终非真火。」

「非也!」

「气」是否存在,对于张载来说是原则性问题。

他乾脆驳斥道:「若如禅师所言万象皆空,何以星躔有常轨?何以四时有常序?此非气之常理乎?」

张载指向殿外残雪。

「雪融为水,水蒸为气,气凝为云,形态幻化而物质不灭,岂非『太虚即气』之明证?万事万物,总归是有个实质的!怎麽能言万象皆空呢?」

契嵩从容辩道:「施主见星躔之迹,却未见缘迹之所由心识而生。譬如目疾见空中花,花虽无实,病眼确见。」

张载咄咄逼人地问道:「然若依此说,病眼所见空花与明眼所见实花,俱是虚妄?则释家戒律丶儒家纲常,莫非俱是空中之花?」

契嵩刹那语滞。

——张载这次有点耍无赖了。

怎麽耍无赖呢?不是这个问题,契嵩答不上来,而是这个问题是个送命题。

大宋以儒治国,官家与士大夫共天下。

官家之所以欣赏契嵩,也是因为契嵩写《辅教编》《正宗记》《禅宗定国图》等主张「儒释调和论」的文章,在尝试用禅宗的某些概念,来将儒家的「忠孝」等观点融合进去。

所以,契嵩既然以此立身,那便绝对不可驳斥,哪怕他马上就能找出一万种反驳方法。

他身旁的禅师们也都回过味来,以前张载可没这麽诡计多端。

「看来有背后有高人指点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