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只要他想,他想写什麽便能写出什麽(2 / 2)

然后呢?巴尔扎克把这两篇文章分包给要价更低的两位写手......关键是有一位枪手还未能按时完成。

只能说,巴尔扎克老师这辈子有时候活得还挺幽默的。

倘若米哈伊尔见到了巴尔扎克,他首先肯定还是瞻仰一下这位文学上的巨人,紧接着米哈伊尔其实还挺想问问巴尔扎克老师的生意经以及如何品鉴古董,然后估计巴尔扎克还能自信满满地给米哈伊尔讲上一大堆.......

只不过现在的话,巴尔扎克对远在俄国的米哈伊尔确实很是嫉妒,毕竟像《八十天环游世界》

这部近来大热的小说他当然有听说过乃至看过,也自然能大致估算出这部作品能给作者带来多少收益。

所以说......

这合理吗?!

我这猛喝咖啡丶拼了命的写稿,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才有如今的地位,结果你一个外国的年轻人起点上来就这麽高?!还没有债务!

而且在传闻中更是潇洒的一塌糊涂,什麽巧戏沙皇,贵族夫人小姐那里来去自如,就跟回自己家一样.......

对于人至中年还一屁股债的巴尔扎克来说,所有这些东西他光是听听血压就开始升,对米哈伊尔没有好感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就算真的从文学的审美上来说的话,巴尔扎克确实不喜欢太过通俗和迎合市场的小说,就像他认为大仲马的小说过度追求情节的惊险离奇,以至于牺牲了社会批判的深度。

在他看来,小说应是社会病理学报告,而非娱乐消费品。

一念至此,巴尔扎克在同屠格涅夫聊了一阵后,也是颇为直接地表达了对那位名为米哈伊尔的作家的看法:

「我得承认,当我看到那篇法语写的《项炼》以及翻译过来的那些俄国短篇小说的时候,我完全震惊了。在这之前,我几乎认为俄国不存在文学,当然,我也并未过多关注这件事。但我确实在那些小说中看到了俄国文学的闪耀之处。

可是现在呢?正在连载的这部长篇小说又是怎麽回事呢?充满了荒唐丶离奇的想法,为了情节上的曲折已经完全看不到此前那些小说当中的珍贵的东西了,莫非那位俄国作家已经止步不前,只能写写现在这样的小说了?」

「尊敬的先生。」

面对巴尔扎克既有实话又有点嫉妒的激动话语,屠格涅夫努力回忆了一下之后,便试图还原米哈伊尔曾经说过的话:「他说这些作品也有它们的价值所在,而且只要他想,他想写什麽便能写出什麽。」

假如听到了这句话的米哈伊尔:「?」

我没说过......

可惜米哈伊尔是听不到了,但此时此刻的巴尔扎克却是听得清清楚。

巴尔扎克:「???」

俄国什麽时候出了这样的人物?

狂妄!

听到这样的话,巴尔扎克感觉自己的血液在不停地往上涌,在头晕目眩了一阵之后,巴尔扎克终于是挤出了一句话:「只用嘴巴可写不出扎实的小说。」

「所以他前不久又寄给了我一篇小说。」

屠格涅夫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稿子继续道:「纯法语小说,他说既受到了您的作品的启发,同时也是对于资产阶级社会的一次预言。」

「那我或许得好好听一听了。」

面对这一环接着一环的事件,即便那位青年依旧远在俄国,但是不知为何,巴尔扎克还是感觉自己已经感受到了对方的气息,但现在肯定还不是听小说的时候,于是一时之间,巴尔扎克只能是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接着便是等待着这场文学沙龙的开始。

而屠格涅夫和巴尔扎克的这场对话,旁边的一些作家那也是听得清清楚楚,他们在为那位远在俄国的作家的狂妄感到咋舌的同时,也是不由自主地就期待起了那篇法语小说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