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尼古拉一世的长女:玛丽亚尼古拉耶(1 / 2)

第171章 尼古拉一世的长女:玛丽亚·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

在欧洲的历史上,文学与艺术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欧洲各国的皇室,文学爱好者丶保护者和实践者可谓是层出不穷,或者说,文学教育本身就是各国皇室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即便是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也同样如此。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叶卡捷琳娜大帝,她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同时,非常热衷于阅读和写作,不仅阅读了大量启蒙思想家和古典作家的作品,还创作了戏剧丶歌剧剧本丶寓言故事丶回忆录丶政论文章和大量的书信。

到了那位击败拿破仑,带领俄国走向欧洲中心的亚历山大一世,他则是痴迷于浪漫主义文学,尤为崇拜拜伦。

而在尼古拉一世这一代,尼古拉一世本人暂且不提,他的子女确实是受到了良好的文学教育,在这其中,后来以「解放者」闻名的亚历山大二世算是一位诗人,他的情诗被评价为「君主诗作中的杰作」,而这哥们有时候可能是写诗写嗨了,他的部分爱情作品甚至都带有色情色彩。

至于教导尼古拉一世的子女的教师,便是前边提过的俄国浪漫主义大师茹科夫斯基,他如今虽然远在德国,但依旧通过书信等形式发挥自己对俄国的影响力。

如持续向圣彼得堡寄送翻译手稿,像吕克特的抒情诗和海涅的政治诗,影响贵族文学圈趣味;为批判作家辩护,直接致信第三厅负责人奥尔洛夫伯爵,为遭到审查的作家们辩护「文学是社会的镜子,非反叛工具」;向沙皇家族寄送欧洲文学评论,软化尼古拉一世对批判文学的压制态度等等等等。

而就在最近这段时间中,茹科夫斯基向当今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长女玛丽亚·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递来了这样一封信件:

「致尊贵的玛丽亚·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殿下:

对于您正式迁入马林斯基宫一事,我在此向您表达我最诚挚的祝贺。而您上月来信中提及您已经采购了弗里德里希的画作《橡树林中的修道院》,这是一个十分恰当的选择,或许此画中孤寂的僧侣与荒原,恰似我们深爱的俄罗斯,那在信仰与苦难间挣扎的灵魂。

而您正身处圣彼得堡,不知您近来是否听闻一位才华横溢的平民作家?此人名为米哈伊尔·罗曼诺维奇·拉斯科尔尼科夫。自我了解了圣彼得堡文学界出现了这样一位新人后,关于他的每一篇诗歌丶每一篇小说和每一篇消息总能令我大吃一惊。

您一定要看看,他的作品当中包含着俄罗斯最为渺小的鄙俗和最为高尚的情操,他继果戈里之后,正在顽强地推动我们俄罗斯的文学向更深处发展。尤为令我惊诧的是,他的名声似乎已经开始在法国流传,最近我得知了一些这方面的消息,却始终感到难以置信。

相信有些消息您要比我更加清楚,而在我看来,他或许将成为您最近想要举办的沙龙当中的关键人物,等到合适的时候,或许可邀请他前来。

对于这封信当中提到的那位作家的名字,其实在茹科夫斯基来信之前,这位玛利亚女大公便或多或少地听闻了一些,不过此前由于她正忙着处理一些事务,并无过多去关注,更何况在传闻中,这位平民作家的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似乎满是泥巴的尘土气息,见不到太多高雅的成分。

但眼见自己那位在俄国文坛举足轻重的老师都对这位作家如此推崇,因此在稍微闲下来了之后,这位女大公便专门让自己的侍女去找一找这位作家的代表作品,准备认真地读上一读。

之所以是代表作品,那自然是她作为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人相当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再伟大的作家或许都会有平庸的作品,因此看作家们的代表作,才不会说过多的浪费时间乃至觉得非常一般然后心生恶感。

只是当她的侍女打听一番之后,却带着困惑的神情如此汇报导:「我问了许多人,他们都说这位作家的每一篇作品,似乎都能够当作他的代表作」

玛利亚女大公:「?」

真的吗?我不信。

于是乎,尽管传闻如此,但这位女大公还是让自己的侍女挑出来几篇给她,接着没过几天,这位女大公就带着一种叹息和沉思的神情,对自己的侍女重新说道:「将他的所有作品都带给我吧!」

值得一提的是,玛丽亚·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的容貌和性格都酷似尼古拉一世,被朝臣描述为「拥有沙皇般的威严面容」,正因如此,她也确实很受尼古拉一世的宠爱,甚至在婚姻这一块都难得的为她破了例。

当然,容貌酷似尼古拉一世倒也不算什麽坏事,毕竟尼古拉一世在年轻的时候称得上一句美少年,而尽管有着坚强的意志,但就像尼古拉一世评价她的那样:「我的玛莎有士兵的脊梁和诗人的心。」

于是在阅读的这个过程当中,这位女大公的侍女们竟然多次看到她对着一些文章流下了眼泪,有些时候也不由自主地就露出了讽刺的微笑。

等到她将这些作品一口气看完后,她在将印有这些作品的杂志放进自己书架的同时,也是忍不住对自己的侍女说道:「从今以后,有任何关于他作品的消息都统统告诉我吧,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便能写出如此多的佳作,在我所知道的作家当中他还是头一个。我们俄国竟然已经有了这样的作家?

而不得不说的是,他也是一个很有勇气的作家,这样的文章所引起的非议和恶意竟然都没能打倒他吗?」

对于这样揭露现实黑暗的作品,这位女大公的态度确实不同寻常,只因她虽然是受到尼古拉一世宠爱的长女,但她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反对尼古拉一世的文化专制政策。

此前由于还未正式入住自己的居所,有些想法只能在心里想想,但当她的马林斯基宫终于修建完成并在1845年正式入住之后,她便藉由这个平台准备正式开启自己的一番事业。

简而言之,她属于温和的改革派,在1845年之后,她便多次在马林斯基宫组织沙龙讨论农奴制弊端,而在她的沙龙里,涅克拉索夫和屠格涅夫都是常客,还由此被记录在了第三厅的档案里:

「女大公沙龙中,涅克拉索夫持续散布煽动性言论……其诗歌将乞丐与贵族对比,意图不轨。」

「此人借沙龙渠道传递《现代人》杂志(禁刊),但因皇室庇护无法拘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