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虎骨渣子(1 / 2)

姜义花了些时日,将自家那十亩地翻了一遍。

这头得了空,又一头扎进两界村的整地风潮里去。

两界村是夹在山沟里的村子。

哪家哪户,都有几亩年年踩丶年年硬的板结荒土,打锄头下去都能蹦回手背来。

以往也有心改。

可动辄请牛请人丶管水管饭的,折腾下来不说,地还不一定翻得松快。

算来算去,实在不划算。

这回倒好,姜义一个人顶了三五个,翻得比牛还快,村里哪家能不眼热。

姜义闲着也是闲着,身上那股子药劲儿憋着,躺着反倒难受。

况且左邻右舍都来登门,三句两句的,也不好撇脸推人。

有人给现钱,有人抱来膘肥的鸡鸭,还有熏得亮油的腊肉丶山里采来的野参黄精。

更有那敞快的,搬来两坛埋了十年的陈酿。

姜义也不挑拣,更不问贵贱,照单全收下了。

两个月光景下来,收了不少好东西,全折成现钱,也能值个十两八两。

只是姜义心里明白,翻地这活儿虽好,三五年一回也就够了,到底不是个长久营生。

村里那几块地还没翻完,又有乡邻寻上门来。

一手牵着半大不小的崽儿,一手提着鸡鸭腊肉丶药材点心,堆了满满一门槛,说是拜师礼。

姜家练桩习武丶药浴打熬的事,从来也没藏着掖着,在村里不是秘密。

只不过以往都当是些强身健体的偏方,图个乐子看看便罢。

直到姜亮那小子被领去县里,听说在衙门里得了差事。

再眼见姜义锄头一抡,翻地如飞,那膂力摆在眼前,真真不是常人能比。

这才有人琢磨出了味儿。

原来这练武,不光是拳脚把式。

连这土里刨食的营生,也能比旁人硬气几分。

自然就有人动了心思,想着把自家娃儿送来姜家,讨个门路。

姜义站在门口,瞧着那一堆礼数,说不动心是假的。

只是心念一闪,又压了下去。

那门调息吐纳的呼吸法,还有改良过后的桩功,自家人练便也罢了,擅传出去,难免犯忌。

再者,也不想让姜明年纪轻轻,就陷进这些事里头。

便一一婉言谢了。

到后来上门的人愈发多,嘴也愈杂,挡不住那股子热乎劲儿。

姜义拗不过,只得去了趟塾馆,寻了岑夫子。

两人说长话短之后,便将林教头当年留下的那门桩功,挑了出来,传将出去。

绝口不提收徒之事,只说是强身健骨丶舒筋活血的法子。

自那桩功传开,村里便起了股习武的风潮。

哪家屋后的空坪丶谁家篱边的晒谷场,眼下都成了「武场」。

半大不小的崽儿们扎着马步丶抡拳蹬腿,神情认真得很。

最欢喜的,却要数李郎中。

药铺里这阵子,可真算得上日进斗金。

前脚一个问药浴怎麽煎,后脚一个扯着嗓子要跌打膏药。

李郎中忙得脚不沾地,人前人后转个不停,却是乐得见牙不见眼,嘴里直哼小曲。

日子便这麽一晃,天也渐渐转暖,清明节眼看便到。

清明是大节,山头得祭祖,县尉司也要放假。

照日子推算,再过几天,姜亮那小子也该回来了。

柳秀莲早早便张罗起来,左一碗鸡汤,右一碟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