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一步两步望南方,顺藤摸到征伐地(1 / 2)

第275章 一步两步望南方,顺藤摸到征伐地

抵达这个世界后,宣冲一直对现汉的统治机器有着一份隔阂。毕竟自己穿越的前身,遭遇在那!

藩王之子的身份,都成不了庇护;而恰恰因为自己的身份,所接触的人际关系,所能招惹的事情,没一件是简单的。

至于以藩王世子身份招惹普通人?那等于撅着屁股去捅蚂蚁窝。蚂蚁可能会倒霉,但撅着屁股是等着被踹。「天心相悖」的大帽子扣下来,那是要被圈禁一辈子的。

回溯刘浩行的遭遇,他在燕都是一步步被引到反派角色上的。

那年,由于燕都发大水,数十家车市的汽车受损被淹没;林阳等人当众怼脸找上刘浩行,要求东图进行捐输。(捐输是搏善名,但是逼着捐输,善名则是属于那大张旗鼓逼迫的人)

刘浩行面对这居高临下的要求,逆反心上来自然不愿,而这就被扣上了「不体察民情」的帽子。进而林阳等人,随后是光明正大聚集燕都本地人霸凌。

这还是因为自己是少年,得到了优待;因为年少不懂事,霸凌止步于自己。如果是成年被抓到了把柄,可能就连带着自己背后的东图国都遭到牵连。

藩王这个层级,看起来是礼法体系下风光的一等人;但底子上,是现汉工业霸权体系下,落后区域的背锅侠,工业品倾销区的代理人。

宣冲和秦天依交流中得知:藩王看似落后,但实际上刚好匹配某些地区的生产力。

现汉国土广大,各地区发展是高度不平衡;从现汉那些「以百姓为刍狗」的士大夫角度上来看,如果让各地区「治理水平」都是最顶级,那是浪费。秀才和举人都是不够用的。

非工业化的地区,是用不着搞什麽复杂现代社会结构。

就比如说东图,就只有一个捕鲸行业是优势产业,这个产业需要大量部门和官僚专门做计划吗?若是设计几百个部门,来管理没什麽产业的地区。那麽这些部门根本没事做,最后就会变成官僚主义。

宣冲想想也是:就算打破自己产业垄断,允许该地区个体户参与,各家卷起来后,十年后多家会倒闭,最后几家合并成一家捕鲸公司,也没法跨其他行业投资竞争。

而这个卷到最后的大公司,在传承两代后,如果没有礼法道德约束,定期把资金回馈给子民,也就会变成家族子弟争夺股权的封建制度。

…视角来到南洋…

现汉的「非刘氏不封王」,看似是在周边区域扶持了一个个特权家族,但实际上是给了周边国家一个护身符。

两百年前,在南洋吕宋的刘氏,因为民怨被除国;由当地大户效仿殴罗巴最新的公司制度,建立了商国。

结果呢,几十年后这个商国就动乱了,并且持续到今天。——由于没有刘氏了,所以礼不下庶民,各个势力在这片自由之地,全凭金钱来兴风作浪!

由于吕宋相对周边,发展上并没有独一无二的核心优势;广府的一个大型工业圈的产出顶得上整个吕宋全国上下种植棕榈油的产出。

所以被外界商私鼓舞独自建国的吕宋,最后被吃干抹净抛弃。以至于吕宋在丰收年份都要靠着卖奴卖婢而活。

卖身的是穷人,而当年赶走吕宋王的,都是当地大户,所以富人们可以作威作福?

不,吕宋出产的大头是棕榈油。海商们日常一个价格波动,就能让吕宋大量商农破产,土地抛售,回归种粮的小农经济。

吕宋婢现在一直是东蜀和现汉一些中产家庭服务业的主要群体。而南洋矿山中,吕宋奴的占比常年在百分之二十以上。。

话说宣冲在了解到这个时,猛然看了一下自家鲸油生意!

自家的鲸油,目前国际价格一直是高度稳定。不是商人们仁慈了,而是自家在礼法体系下循规蹈矩,让商人们不敢炒作。

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鲸油产业之所以还在,纯属是一些奢侈品市场,指名道姓需要鲸油为原料,例如祭祀祖先的长明灯等。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天自己狂妄了,东图就惨了。

…吕宋之疡…

最近五十年来,吕宋知识分子们已经反应过来;两百年前岛屿上那帮蠢货们信了蛮夷僧侣那一套商业自由,直接掀桌子脱离王化是羊入虎口。现在这帮知识分子,一直是试图迎回被驱逐走的刘氏回来复国。

然而,就算当年的刘氏已经被找到,却在推脱自己祖上「失德有亏于百姓,不得归」。

吕宋诸多大户的年轻精英们现在开始回忆:当年君上其实没那麽失德,是臣等做错了。

都客套到了这个份上了,甚至吕宋大户们都表示:愿意缴纳每年五十万银元的王室资金,就算您不愿意回来,先把先王牌位迎回来也行。不劳王上出钱,这庙我们自己都修好了。

话说,就到这个份上,吕宋王室都没有人回国?为什麽呢?

核心就是现汉朝廷没有默许。

现汉虽然没有明面反对吕宋王后人归国,却也没有明面表态,催促吕宋王后裔回国。

很显然,朝廷就是树立一个反面例子,让各个藩属国老实一点;告诫各个藩属国的刘氏,别在地方上乱搞事情,搞坏了不兜底。

再者,吕宋那地方属于战略腹地,周边都有其他藩属国,岛上资源丰富,但是没有战略资源。且土人不够善战,没有统战价值。

东图就不一样,作为现汉的最东北靠海段,在这里必定是要立一个藩属国,确保在不常驻兵团时,维持疆界不后退。

话说现汉第一代开国帝王,几百年前是想在更北边冰海还设置一个藩属国。

但那里实在是不适合人类生存,只能作罢。

所以就算宣冲老家那儿出现民变,现汉大概率还是得要派兵去兜底,然后重新扶持一个藩属王。

而在吕宋这,若朝廷这边没有明诏,吕宋刘氏贸然回归,八成是要海上风浪出现意外的。

因为啊,只有吕宋本土知识分子期待刘氏归国,而大量海商们不希望。

海商们在吕宋那边投入了大量资金,金银铜铁各种矿山,乃至种植园都榨取的爽爽的;吕宋岛上三千多万人口,每年出口的婢女足足四五万。这麽大一笔利润,足够让海商们制造一些意外了!

小道消息传言:现汉朝廷其实也是给吕宋王后裔们给予过一定承诺,即在必要时会扶持他们复国。

至于什麽是必要的时候?秦天依摊了摊手,表示没有明确消息,但是她扑闪扑闪大眼睛,则是提示宣冲可以联想一下。

宣冲半问半答道:「即现汉觉得,有必要将大部分吕宋资源收回国有的时候?」

秦天依继续眨眼睛,引入:「那到了什麽时候国有呢?」

宣冲顺着她提供的思路,进行战略判断:当南洋的边境控制线,进一步向南推进,朝廷需要思考在本地执行稳定长远的经营方略时,该地就可以出现藩王了。

秦天依则夸赞宣冲,并且给宣冲吐露一个真实消息,那就是吕宋王的后裔明白自己是回不去,因为封王是要交血税!

而刘大洋(徐希)现在正在执行任务,即如果事情成了,最终获得的赏赐,就是这个吕宋王位。

宣冲:「哦,刘大洋是吕宋这一支吗?」

秦天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华夏诸脉,谁无贵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