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150.六品三才阁全满(三更万字到!)
驯养灵兽,正是学宫牧学的专项教学特长,甚至他们在东都城外西边神都苑一带还有专属于自身的牧场。
大批驯养灵兽,自然不会全部都由自身来驾驭。
当中绝大部分,都稳定向外输出。
这自然包括帮别人驯兽。
驯养出来的灵兽,当然要听从新主人的命令。
白隼熟悉道路后,飞在半空中,鸣声嘹亮,时不时提示宁山。
虽有些显眼招摇,不符合宁山性格,但对宁山来说,这部分解决了他的问题,当前实用最重要。
不过,私下里宁山也向徐永生表达了自己的好奇:
「先生,借灵禽丶灵兽帮忙向导自然是好,但为何是飞在天空中的鸟类,而不是在地上的走兽?相对而言,鸟类鸣叫,终究是显眼了些,也容易引旁人注意。」
徐永生:「灵禽毕竟视野更宽广,遍布四方。」
另一方面原因,当前不好直接宣之于口。
徐老师自己此前一直在研究风鸢工艺,并且不断推敲自身修习的种种绝学。
灵犀诀,如今也在他的修炼日程表上。
于徐永生而言,他希望能将类似鹰眸丶灵犀诀这样的武学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创造一门绝学,令武者联系灵兽丶灵禽,单方面共享其视野。
于徐永生而言,这样的绝学如果要共享,天上灵禽最合适。
高空视野下,很多事情都变得更方便。
而最终目标,就是能在无生命的「小飞机」上,也能起到相同效果。
只是短时间内暂时还不得要领。
不过可以一步一步来。
有初步成果后,如果创造出的是一门儒家绝学,那宁山也能跟着受益。
高空俯视之下,就算还可能左右不分,也比当前情形要强些。
当然,眼下这些法门,都是治标不治本。
关键还是在于宁山自身。
徐永生现在其实有些猜想,推测宁山的情形可能类似于韩振。
如此反常的情形或者说「怪病」,该有其缘由。
三品大宗师,东都学宫司业罗毅,一时间而言拿不出明确的说法。
河洛东都这里目前坐镇的武圣,唯有东都留守殷雄,但一来和对方不熟,二来其人是纯武夫路线的修行者,实战强横但日常修行细节不及儒丶释丶道精细。
所以徐永生和宁山都计划将来有时间去见见学宫祭酒江南云,请他帮忙推敲诊断一番。
当前,先用治标的方法帮宁山缓解一时之急。
宁山可以静下心来,为晋升八品境界做准备。
而徐永生本人的修行,也在继续。
进入盛景十二年二月,他胸口人阁震动,原本空置的第四层中,浩然之气交织,最终凝聚为实质,化作他的第二方「信」之印章。
修炼这方「信」之印章期间,徐永生没有收集或者获取用于辅助加速积累五常之信的相关宝物。
但第二层五常,较之第三丶第四层难度无疑低不少。
而徐永生自己和从前相比,灵性天赋层次已经提升到上乘,同时还拥有四枚「仁」之玉璧。
如此基础下,纵使没有辅助宝物,徐永生还是在约莫一个月出头的时间里,成功温养积累出自己的第二方「信」之印章。
凭良心讲,这还是他前往关中帝京游上元夜,之后返回河洛东都又分出些心神考虑学宫入学试。
若非如此,他甚至有机会在一月底的时候就完成第二层「信」的积累。
而眼下,徐永生六品境界四层三才阁,至此全部圆满!
其眉心天阁中,第一层丶第二层丶第四层各有一块「智」之龟甲,第三层中则有一组「礼」之编钟。
胸口人阁内,第一层和第三层各有一把「义」之古剑,第二层和第四层各有一方「信」之印章。
腰椎地阁处,一如既往,四层全部收藏「仁」之玉璧。
徐永生长长呼出一口气。
接下来,便是筹备和完成儒家修行的相关历练,为通往五品境界做准备。
第四层「仁」的相关历练,栽培挽救行将枯死草木千株,怜天地生意不拘于人。
徐永生这个冬天已经完成相关准备工作,现在开春,是时候正式开始。
第三层「智」的相关历练,徒步丈量十里山川并绘图。
他现在六品境界,完成这个相关历练,肯定比谢初然七品时要简单,省时省力,但仍然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
考虑到自己还有学宫教学上课的事情,因此徐永生计划先完成第四层「仁」的历练,然后等今年五月或七月的田假时,集中完成第三层「智」的丈量绘图历练。
至于第二层「信」的相关历练,依诺代邻看管门户三日无所失,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乍看简单,不需要多长时间,可一旦走漏风声,又有敌人对头的话,非常容易遭到干扰甚至破坏。
不过对眼下的徐永生来说,仔细筹谋一番,倒是不用担心,六品境界三项历练中,这一项最轻快省时。
心中计较妥当后,徐永生一边继续修习熟稔,归纳推演自身所学的武学,一边化身园丁,开始拾掇先前收集的一些枯萎花草。
预先准备好的药物乃至于灵物,连续投入。
有些枯萎的花草立竿见影焕发生机,有些则仍然回天乏术。
徐永生并不气馁,坚持稳步推进。
每日里生活看似枯燥,但他乐在其中,只觉颇为充实。
先前积累三块「智」之龟甲后,徐永生成功掌握儒家绝学豳风箭。
而现在,累计已经养成四枚「仁」之玉璧,两把「义」之古剑和两方「信」之印章后,徐永生开始修习另一门儒家绝学,五噫歌。
这门绝学,是当初从朔方回来,他获准进入学宫典籍厅书阁四楼时挑选的。
徐永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渐渐掌握其中窍门。
和止戈为武丶正气歌等儒家绝学相似,五噫歌这门绝技,看起来不那麽武学。
所谓「噫」,乃是发声感叹。
施展这门绝学,儒家武者脚下迈步的同时,配合诗歌咏诵,并不直接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