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私人AI助手:灵曦(2 / 2)

使用纳米晶格自适应合金打造出来的仿生躯体,绝对是比现在的小元机器人还要丝滑,一举一动都可以跟人类无多大区别,结合矽凝胶与高分子材料制造的仿生皮肤,外观也绝对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这时,陆安看到电脑上的一个提示。

是他的老师黄宗晟发来的视讯连线,陆安暂时停止AI助手的智能体开发,接通了视讯连线,

「老师。」

「小安,秋颜也在啊。」

孟秋颜也旋即招了招手,微笑跟视讯中的黄宗晟打招呼。

小插曲过后,黄宗晟直接说正事:「小安,关于望远镜的名字,我们几个老家伙已经确定,就叫「陆安望远镜」这个名了。」

陆安:「呢孟秋颜眨着眼眸,不由得微笑道:「老师,你们起名字这麽直白的嘛?」

闻言,黄宗晟笑着说:「哈哈,我们天文学界是最没有起名焦虑的群体,无论国内外,我们这行起名的秘诀就是想到谁就用谁,哈勃望远镜不就是用爱德文·哈勃的名字嘛。」

陆安瞄了眼女友笑道:「天文学界的望远镜起名,用人的名字都算是好的了,大多数望远镜的名字一个比一个草率。」

孟秋颜旋即看向陆安,天文学界这一块她并未涉猎。

陆安微笑着说:「比如直径三十米的望远镜就叫『三十米望远镜」,很大的望远镜就叫「甚大望远镜」,更大的望远镜就叫「极大望远镜」,还要再大的望远镜就『势不可挡的大望远镜」等等。」

听到这些名字的孟秋颜,也是忍俊不禁,

视讯中的黄宗晟旋即道:「什麽叫草率?这叫朴实直白。」

孟秋颜看向陆安笑着说:「这点你该跟天文学界学习,给AI起个名字都犯难。」

陆安哭笑不得,随后看向视讯画面说道:「老师,要不咱们换个名,从古代神话故事中找个名字我看就挺不错的。

闻言,黄宗晟摆了摆手:「不用换,已经定了,就叫「陆安望远镜」,毕竟是你掏钱资助搞的嘛,说不定以后别的富豪也能为了一个冠名资助科学事业呢?」

陆安失笑:「呢丶那好吧。」

望远镜的名字就这麽定了下来,紧接着便跳过这个话题,黄宗晟说道:「我们一众业内同行专家经过这半年的集中研讨论证,都一致同意「陆安望远镜」不搞可见光波段,专注于红外波段观测,但主要看你的意愿。」

听到这话,陆安不假思索道:「我没什麽意愿,你们想搞红外光,那就搞红外光吧。」

在轨运行的哈勃望远镜主要是探测可见光,但可见光的穿透力很低,无法穿透星际气体丶尘埃云背后的画面。

红外光则能够穿透星际气体和尘埃,同时也可以看得更远。

可见光的波长在蓝色和红色之间,其中红色的波长是最长的,波长越长,穿透力就越强,就更容易穿过物体,而红外线的波长比红光的波长还要长,人的肉眼看不到红外线,但是专用设备仪器可以。

由于宇宙的膨胀,最早期的星系发出的可见光谱早已经被拉长到了红外光谱,也就是红移现象,这也是黄宗晟等人要让「陆安望远镜」专注于红外光的观测的原因。

视讯中的黄宗晟说道:「专注于红外观测的望远镜在设计上有个巨大的挑战,必须要保持极低的温度,红外波长越长就需要越低的温度。」

任何有热辐射的物体都会有红外线,包括望远镜本身工作的时候也会辐射出一些热量,这就会导致从星系过来的光波受到干扰要搞红外观测的望远镜,需要极为复杂的工艺技术,

要融合材料科学丶精密制造丶低温工程丶在轨部署等多个领域的突破。

陆安询问道:「望远镜的设计参数目标确定了没有?」

黄宗晟回道:「我们已经制定了一个初步方案,你等等,我把文件发给你。」

等待片刻,陆安收到文件,当即点开看了看。

主镜口径:8.8米。

解析度:0.065角秒@2微米,

工作波段:0.5~35微米。

制冷温度:6K(-267.15℃)。

遮阳罩尺寸:28.6米×19.1米陆安迅速阅览了数十个参数指标,旋即看向视讯画面里的黄宗晟:「老师,这个参数目标,技术要求不低啊,你们能搞定吗?我没太多时间去研究这个望远镜的技术问题啊。」

要实现这个方案的设计目标,没有陆安自带队,技术层面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但陆安最大的问题是忙不过来,他再厉害也是跟所有人一样每天只有24小时,而且他也不想把自己累得跟给牛马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