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大同城明日可落
七月中,史可法奉老师,山西布政使左光斗之命,押解一批粮草从太原出发,过忻州丶代州,出雁门关,山阴丶应州直至同城外。
粮队由两百四十五辆四轮载重马车组成。
这些马车都是滦州煤铁局下属的车辆厂制造运过来的,每辆标准载重为四马五十石,而以前最好的四马两轮大车,最多只能载二十石。
史可法听粮台转运队维修所的工匠说过一句,说四轮马车关键是转向机构,还有轴承用了钢制,可载重,又经久耐用。
有了好马车,现在大明又逐渐不缺骡马,这样的四轮载重马车得到大量应用,尤其是九边。
不过随之而来的是官道,需要扩宽,两边修排水沟,重新填土夯实...
史可法骑在坐骑上,跟着运粮队,隔一段路就看到一群男子,有两三百人。
在官兵的押解下,在官道两边挥舞着工具忙碌。
他们老的有五六十岁,少的有十二三岁。
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满脸疾苦,麻木地挥动着铁锹丶鹤嘴锄等工具,十分笨拙,做不多久就站在那里喘气,被监工好一顿大骂,有时候还要吃上两鞭子。
他们举手投足间可以看到读书人的影子。
史可法问旁边马车赶车的车夫梁四,他时常在这条官道上来回,见多识广。
「老梁,你知道这是怎麽回事吗?」
史可法年轻,又只是个小小的令史,可人家是左藩台的得意门生,运粮队上下,包括押粮的官兵队长,都对他十分客气。
「史公子,你说这些人?」
「对,就是这些人。」
「他们都是晋党晋商的家人和族人。」
一打开话匣子,梁四就藏不住。
「这一次皇上降九天之火,把山西好好整饬了一番。官绅老爷抓了上千户,还有那些发昧良心财的奸商们也抓了七八百家。
罪大恶极的,说是要满门抄斩,夷三族,倒省事了。现在舒舒服服地躺在大牢里,等着断头饭一吃一起上路。
次一级的,家主父子被拖到菜市口或西城门口,一刀砍了,首级还要挂在城门头上,风吹雨淋。
家眷男的说是要流配。不过梁臬台说了,山西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劳力,岂能白白流配给别家。
发下钧牌,叫官兵拘了这些人来官道上修路,去河道修堤坝,还有桥梁丶水渠。「
「有多少人?」
「具体多少人,可能只有臬台衙门的人知道。我估摸着有两万来人吧。
这些官绅商贾,家大业大,妻妾多,人丁多,亲戚多,这次抓又是三族五服一起抓。
嘿,所以说,干什麽你都不要跟谋逆造反丶通敌卖国搅合在一起。跟这两样沾上边,你家里族里有多少口人也不够刽子手砍的。」
有几个年迈的人犯实在体力不支,手脚一软,倒在地上,监工上前,皮鞭乱飞,血肉横飞,惨叫连连。
有几个年幼的身上有血痕,穿着草鞋的脚满是裂口,握着工具木把的手在流血,看到一袭衫袍丶骑着大马走来的史可法,不由站在路边,投来乞怜哀求的眼神。
史可法有些于心不忍,转头继续问:「他们都是各地的官绅子弟?「
「对,都是各地官绅的家属和族人。
男的在这里干活,女的老的留在劳营里,洗浆缝补,烧火做饭。年轻的发为官妓,送到大同平叛大营去了,还有雁门丶宁武关等守军,也分了一部分。
新军虽然军纪严明,抓到奸浮民妇者就要砍头。
可都是血气刚的男人,常年在外提着脑袋卖命,总要体谅。
洪督宪和梁臬台就非常体谅他们..」
梁四看到史可法的眼神,又顺着眼神看到路边那几个可怜巴巴的官绅子弟少年。
「史公子,你可不要被他们骗了。
现在他们可怜,可当初他们锦衣玉食,百姓们就活该忍饥挨饿?
他们美酒佳肴,百姓们就活该吃草根,吞观音土?
那会他们怎麽不觉得百姓们可怜呢?
要我看,一饮一啄,都是定数。
他们虽然不是主犯,没有亲身行恶,可他们心安理得地享用恶行搜刮来的锦衣美食,世世代代,现在也该还债了。「
史可法有些诧异地看着梁四。
「老梁,你懂的还真多。」
梁四憨厚的一笑,「我这些话,都是运粮队晚上学习会上,听录事官说的。还有的,是听来慰问演出的宣讲队说的。「
录事官,那是押粮官兵里的录事参军,他们除了日常给所部军官进行政训之外,也会给地方进行宣讲。
宣讲队,隶属于山西制置局文化处,据说天启六年中就早早进了山西各地,不显山露水,平日里只是讲些积善行德丶忠孝仁义的故事,还顺带着行医施药,颇受地方百姓欢迎。
前脚官绅商贾刚被抓,他们后脚就遍地开花。
在乡村城镇搞起农民互助会,工匠脚夫叫劳工互助会,小商小贩叫中小商人互助会。
说是互助,其实管得很宽,且宗旨是互助自强。
农民互助会,扶弱救孤,要求官绅地主减租减息。
劳工互助会,统一行价,不准恃强欺弱。
中小商人互助会,诚信为本,严禁强买强卖。
山西州县官员被抓,胥吏有的惶惶不可终日,有的乘虚胡作非为。
这些互助会,迅速稳住了各州县乡村城镇的局面,甚至组织保安队,对抗与胥吏勾结,趁机作乱的盗匪山贼。
许多人预料和期盼中的山西大乱,居然没有发生。
随着山西按察使梁之挺到任,带来大批各地抽调以及边军转业的警察和兵卒,组建山西按察司保安局,接管各地,在这些互助会帮助下,迅速恢复治安。
接着恩师上任布政司,各州县或县丞丶或主簿丶或通判署理,主持民政,山西很快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或者说,新的秩序在山西悄无声息地建立。
史可法看过相关卷宗,一时不明白这其中奥妙。现在一路押粮北上,沿途所见所闻,慢慢理解了。
真是行万里路远胜读万卷书。
老师用心良苦。
七月二十六日,大同一带已经夏去秋来,日渐凉爽。
史可法押着运粮队来到十里河南边的夏米庄,这里是定襄都司粮台。
向北二十里,过十里河就是大同城。
史可法跟粮台官员办完交接,拿到了文书,跟运粮队其他官员,以及押粮队队长打了招呼,骑着马,带着两个随从北上,去看看大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