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90章
可是谈何容易。
人的欲望是很难满足的,吃得饱了,便想要好的;吃得好了,别的焉能用差的?
这也就是理学家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主要原因。
天下的良田、矿产、山林湖泽等等资源都是定数的,你要穷奢极欲,我也要穷奢极欲,哪来那么多好东西供你们享受?
俗话说得好,欲壑难填!
只不过最初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那批人,讲的是应该从自己做起,减少自己的欲望,多多钻研学问。
后面许多理学家却是拿来当大棒用,灭别人的“人欲”,自己该享受的那是一点都不少。
大抵是“能言鹦鹉”之流多了,只知满嘴大道理,能做到知行合一的却没几个。
王世贞久久无言,旁边的李贽却有遇到知己之感。
他看向顾闲的眼神里充满欣赏,因为顾闲这个说法与他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一个意思。
连最基础的物质都满足不了,谈何精神满足?
只是大多数人听了他这个理论,都觉得荒天下之大谬,别人都是追求仁义,你却追求衣食,简直俗不可耐!
李贽道:“古人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可见只有先解决了温饱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教化百姓,小友说的也不无道理。”
顾闲一听有人赞同,立刻骄傲地说:“没错,就是这样,什么问题都没有温饱问题重要。没有吃,没有穿,你还跟人家讲仁义道德,谁乐意听你的?”
“就算有人愿意牺牲奉献,那也是别人品行高尚,而不是人家天生就该牺牲、就该奉献!”
王世贞受王阳明心学影响,对于理学经典也有那么一点意见。
比起研究理学经典,他更偏向于史学研究与博学考证。五经亦只是史,史是用来明善恶、示训诫的,需要辩证地去读。
王世贞道:“那你对于怎么做到‘仓廪足’有什么想法不如回去写篇文章探讨一下?”
顾闲:?????
聊得好好的,你怎么又给安排作业?
顾闲老老实实说道:“这个题目太大了,我想不出来。”
有多大本领揽多大事,要是自己做不到还大包大揽,那是很容易捅大篓子的。
顾闲之所以对开发东北、发展两广之事大放厥词,那是因为有现成的经验摆在那里,可以借鉴学习。
至于他们现在讨论的这个议题……真要有这样的经验可以借鉴的话,数百年后他的家人又怎么会连自己的孩子都养不活?
穷人家的孩子要么卖去富贵人家当奴仆,要么送去手艺人那里当学徒,要么嘛,就祈祷别遇到天灾人祸冻死饿死病死。
这样的境况似乎千百年来都没什么变化。
盛世之下都未必没有饿殍。
区别在于倘若天下承平,不少人还能盼着让自家孩子读书出头。有那么一点儿希望在,
李贵妃对朱翊钧昨天在宫宴上的表现很不满意,那可是朱翊钧第一次在群臣面前露脸,虽说他只是个五岁小孩,不至于能表现出什么明君之相,但也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样只惦记着吃!
哪怕大学士张居正把话题掰回了民生国策之上,也无法掩盖朱翊钧最初是被食物吸引的事实。
李贵妃非常不高兴,要朱翊钧跪着诵读今天要学的《孝经》,并且好好反省自己昨日的种种不足之处。
朱翊钧扁了扁嘴,想哭,又不敢,只能在李贵妃的威压之下跟着内侍的教导诵读起了《孝经》:“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李贵妃听他念得字正腔圆,全程没有谬误,严厉的神情才稍稍缓和了一些。
她在朱翊钧长跪到身形不稳时,才叹息了一声,说出了天下父母常说的一句话:“钧儿,我都是为你好……”
朱翊钧鼻头一酸,恭恭敬敬地朝李贵妃行了一礼,哽咽着说:“孩儿知道。”
是他不对,明知道母妃不喜欢他耽于享乐,却还总是被吃食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