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8 章 · 古文尚书证伪(上)(2 / 2)

当古文尚书证伪这事蔓延到百姓身周时,那一颗颗喜爱看热闹的心开始蠢蠢欲动了。

百姓不在乎《尚书》是真是假,但状元郎既然要证明一个东西是假货,一定会拿出证据来,说不定还会和其他读书人吵起来。

吵架!他们爱看!

——瞧,没有利益相关,文人所看不起的底层百姓都能比他们理智。

有店铺主人肆无忌惮地关了店铺,带上椅子去国子监门前看热闹。

有小贩发现商机,火速把摊子摆过去,国子监附近像提前过上狂欢节,摊子种类五花八门。

有大人带着小孩,热热闹闹一家人都跑了过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汴京的繁华造就了这个地方的人极其看重娱乐。现在难得有个乐子,可就不是万人空巷了!

*

国子监的官员火速在门口搭了个简易台子,供陆安和其他人辩论。

台子周围,或站或坐,挤满了文人士大夫。

有人心情愉悦,有人故作镇定,有人唉声叹气,却有更多的人神色复杂地打量着台上的陆九思。

何必呢。

他们想说:你本来就前途光明,何必哗众取宠。

官家也来了,但不知为何,官家对此事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第一个上台的是那正三品枢密直学士李延凯,在众文人士大夫面前,他公然轻蔑:“陆九思,古文尚书不可能是伪书,年轻人不要总想着做大事,也该脚踏实地一些。”

陆安说:“可陆某还未拿出证据,如果直接说不可能是伪书?”

李延凯正正当当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你哪怕拿出你所谓的证据,那也只是

强词夺理,你随意提几点,以古文尚书篇章之大之广,总有撞上的时候。便像雪花可化成水,寒冰可化成水,难道要说雪花和薄冰就是一个东西?”()

?襛癞???????

?白色的木的作品《一篇女扮男装科举文》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她记得李延凯此人,人看着斯文,实际脾气极倔,先帝在世,好几次甚至当众令先帝下不来台。

他又是莆地文士,此地地域狭小,环境封闭,使得此地出来的文人性格保守,多以维护礼教为己任。

同时又因着此地学派单一,只有闽学,没有学派冲突,一家独大,唯我独尊。便更加造就了李延凯此人又臭又硬的性格,他觉得对的才是对的,他觉得错的就是错的。

——这人的心像一片绿叶,虫子对着绿叶吐丝,便能把心缠起来作茧。

陆安打算直接拿出证据来,必让天下人信服古文尚书是伪作。

【作者有话说】

5.29日更新

*

前文修个错误,我只记得进士第三人称探花是宋朝的事,忘了它起源于南宋,北宋没有探花,二三名都叫榜眼。

已把前文探花修为榜眼。

*

北宋时第三人亦呼为榜眼。盖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谓之榜眼,其后以第三人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人为榜眼耳。

——《陔余丛考》

世目状元,第二人为榜眼,第三人为探花郎。

——《云麓漫钞》南宋·赵彦卫

*

陈亮的《告先圣文》:

天下之理具于《易》,治道之本末著之《洪范》,而《诗》之喜怒哀乐,盖学者所以用功于平时。举而措之之大端,而当时之学者载而为《论语》,后世之群儒终日讲论而不到其地,则未免于争者也。帝王继世之用,《书》载之明矣,而三王之损益,夏商文献之不足,而周道独详焉,夫子之所深叹,而《春秋》所以备四王之制,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人才短长高下之不齐,而学力浅深中否之或异,岂能出规矩准绳之外哉!秦汉以来,世有所谓英雄豪杰者,自矜其智力于夫子之外,亦可叹也已。亮等于夫子之书,各知用其力而不能齐也。今天子各命以官,使得以夫子之书从事,浅深中否非他人所能与,俯而拜,仰而祝,敢有不尽其志以负天子之显休命者,夫子实鉴临之!

第169章·古文尚书证伪(下)\x\h\w\x\6\.c\o\m(x/h/w/x/6/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