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1 章 · 汴河堵塞(2 / 2)

其声沉沉,其志坚坚。

若是其他时候说,可能还是为了沽名钓誉,但在授官当日说,不怕迁怒,导致官身被剥,这的的确确是弃己身于不顾了。

便有一二十进士受其感染,亦激动表示,当日自己也会站出来,请官家瞧一瞧那民意。

汴水已浅,但滔滔民水却已汹涌澎湃。

众进士相互打气鼓励,向诸同年作揖,告辞远去。

然后,授官当日没见着官家。

据说官家他生病了,病好几天了,连朝会都无法前去。

这次新科进士授官,全权由宰执相公们决定——当然,陆九思的官不能改。

而这次授官,二甲进士们是没有闹什么事儿了,但一甲出问题了。

右榜眼项卿子拒了大理评事这个正八品的京官职位,请求外放。

“下官想多看看百姓的生活。”

项卿子拱手一揖,他这么说的时候,弯腰又抬起的那一瞬间,视线与邓起麟的双眼交错而过。

项卿子平静地说:“有人与下官说过,下官的心太小了。若下官一直是这般心性,会永远止步不前。下官不知是否真的如此,但心之狭隘,便难容庙堂。不若去行于天下,丈量河山,好见天地广大。”

他道:“还望诸位相公成全。”

其他进士瞧着这一幕,已然愣住了,惊住了,心头微微一震,皆是侧头看着他。

他们之间,有的人在显赫家世中长大。

有的人向往着高官厚禄,向往着爵位与荣耀。

有的人天资不足,全凭刻苦努力走到殿上。

有的人是正人君子,有的人是无耻小人。

不论如何,每一个人都是在乎官位,希望自己能留在汴京的。他们可以为了心中道义丢弃官位,但做不出来能留在京师时,选择外放为官。

但转念一想,项卿子所为,何尝不是在为了自己心中道义呢?

宰执相公们倒是无动于衷。

——他们早就见过形形色色的官员了。

既然你项卿子不想当京官,那就去地方。科举三年一次,京里也不缺一个榜眼。

“榜眼有志于民生,是件好事。既然如此,我便为你寻看一个好的地方。”

吏部尚书说到这里,敛眸,沉思片刻,道:“知鄞县,如何?”

【作者有话说】

6.11日更新

*

今请通津门里汴河岸,东城里三十步内,开河一道,及置斗门,上安水磨,下通广济河,应接行运

——《文献通考》

第182章·连环画\x\h\w\x\6\.c\o\m(x/h/w/x/6/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