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总教习,客座教习
四人约定时间,凌晨过了再走,不然他们的脚程太快,到了津门,城门还没开。
王子平再度调息一会,陈湛则抽空返回,与叶凝真交代一句。
本来计划明日离开京城,但去一趟津门要耽搁一两日。
到了时间,四人从永定门出去,直奔津门方向。
上次陈湛千里杀人,一人独行,如今是四人一起,速度上放慢了一些,马英图功夫稍差,王子平伤势未愈。
陈湛也有些伤,不过在自愈天赋之下,胸口还有些许灼烧麻痒,不影响动手。
两百多里的路程,四人两个时辰,正好赶到。
天光微亮。
陈湛时隔半年,再次回来津门,再次来到三不管的南市。
清晨人流不多,商贩刚刚出摊。
本身津门是韩慕侠主场,但三人却跟着陈湛,七拐八拐,穿梭在南市当中,很快到了一家羊肉汤店。
正是当时小狐狸第一次带他来的店。
木牌子上几个字:「火烧丶羊汤。」
从离开津门,陈湛就想两口,其中一口便是这个羊汤和火烧。
另一个便是丁连山亲手做的「蛇羹」。
四人坐到门口,老板才刚刚开始打火烧,三人也不问什麽,都知道陈湛是从津门出道,这点信任还是有的。
「爷,您吃点什麽?」
「上两碗羊汤,二十个火烧。」
老板一愣,四个人,两碗羊汤?
「一人两碗,一人二十个。」陈湛笑道。
「额好嘞,您稍等。」
羊汤老板也有见识,陈湛四人气质打扮,根本不可能是普通人,吃这些东西不算多。
四人大饱口福,也差不多到了时间。
才往南开大学走去。
南开大学新校址位于津城西南的「南开洼」,不属于外租界,此处原为护城河与墙子河交汇形成的湿地。
八年前,1922年,校长张伯苓选定此地营建新校,历时两年填平洼地丶修筑道路,最终在 1923年建成首批建筑。
韩慕侠打声招呼,四人进入其中。
陈湛也是第一次进入百年前的大学学堂,不得不说,相比于津门三不管地带的脏乱差,大学已经是象牙塔一般的存在了。
几人从东门进来。
自东向西依次排列着思源堂(教学楼)丶秀山堂(行政楼)丶木斋图书馆(图书馆),三者呈「品」字形分布,围合出开阔的中央广场。
此时的天气正好,春夏交界,不少学生在广场之上背书,书声琅琅。
学生们对陈湛四人并无奇怪,看一眼便不再理会,有些学生认识韩慕侠,会上来打招呼。
有人称呼『韩教师』,有人称呼『韩教习』。
韩慕侠一一回应,每次到了学校这片净土之中,少了许多危险和勾心斗角,韩慕侠都会放松很多。
陈湛三人也很开心,现在的大学培养出的人,大部分都能成为国之栋梁,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且南开很重视实践。
不然也不会专门增设国术课,聘请韩慕侠为武术教习,现在甚至想邀请陈湛这个武林盟主。
穿过广场,进入秀山堂行政楼,见到了闻名天下的教育家,张伯苓先生。
张伯苓五十多岁,比韩慕侠大不了几岁,但看起来苍老很多。
张伯苓不认识王子平和马英图,但知道中央国术馆,毕竟他算是国府的人,半官方半民间。
多年后也正式参政,任国民参政会副议长。
所以他对几人很热情,带着众人游览校园,谈天说地,聊的都是武林和民间,丝毫不提政治。
张伯苓对政治并不是很热衷,若不是日后南开大学被日军轰炸成平地,或许他一辈子也不会参政。
校内保留天然水域,形成「曲池芳荷」的园林意境,沿墙子河畔种植垂柳,此时已经发出新枝嫩芽。
张伯苓说起正事。
「陈先生,咱们聊了一会,你是性情中人,我也不隐瞒什麽,在我看来,体教结合是正道,读书人不能手无缚鸡之力,练武的师傅也不应该大字不识。」
「咱们不说效仿保定府军校,培养的都是能文能武的将军,但至少可以强身健体,多几分自保的力量,到时候八国联军再进城,跑起来都没力气。」
张伯苓的话,众人都很认同,他见识确实比大多数读书人要多。
而且很多地方都已是如此了,南开开设了国术课程,京城几个名校也是如此,金陵更是,连带着中央国术馆内也有文化课。
「张先生说的极对,如果文武分家,文人羸弱却一辈子都是上层,武人大字不识,都是泥腿子,便还是封建帝制那一套,这些年的革命白闹了。」
王子平几人也纷纷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