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背叛」的代价!(1 / 2)

第337章 「背叛」的代价!

英国的读者,尤其是知识阶层,对于印度事务更为熟悉。

莱昂纳尔所描述的现象,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或亲眼目睹。

此刻被一个法国作家如此清晰丶尖锐地揭示出来,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效果。

《曼彻斯特卫报》在「编者按」中评论道:

【索雷尔先生以其作家特有的敏锐,触及了大英帝国殖民统治中长期被忽视的文化认同危机。

他让我们看到,帝国不仅仅是在地图上进行扩张,更是在被征服者的心灵上刻下痛苦的印记。】

然而,真正的风暴,发生在伦敦的印度人中。

在布卢姆茨伯里区一家印度学生常去的咖啡馆里,最新一期的《曼彻斯特卫报》在年轻人手中传阅。

室内烟雾缭绕,气氛却异常凝重,这里的印度年轻人即使没有参加过上周那场抗议,也听说了这件事。

一个名叫拉吉夫·巴塔查尔吉的年轻留学生喃喃自语:「他……他怎麽能看得这麽清楚?

『精神上的无根之人』……『悬浮在两个世界之间』……这说的不就是我们吗?」

他的声音颤抖着,既有被说破心事的刺痛,也有被理解的释然。

另一个学生语气更为激动:「我们在牛津丶剑桥苦读,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个英国绅士。

我们以为这样就能获得尊重。可结果呢?他们眼里,我们永远是『聪明的印度小子』,永远不是『自己人』!」

一个思想更激进的学生冷笑着:「那些接受了爵位的王公们,还有我们的父亲,他们以为得到了帝国的认可……

可那是用来安抚和利用他们的工具!他们穿着授勋的礼服,却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听从殖民官的命令!」

文章照出了许多印度精英内心深藏的矛盾丶焦虑和痛苦,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来自孟加拉的拉吉夫·巴塔查尔吉,则将《曼彻斯特卫报》上的这篇文章剪下来,寄往了加尔各答,他的好友那里。

————————

几周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年轻人的印度诗人收到了这封信。

他面容清秀,年纪不过二十岁,刚在半年前结束了在英国的留学。

他拆开了拉吉夫从伦敦寄来的信。

起初,他只是随意地浏览着剪报,但很快,他的目光被牢牢吸引,阅读的速度慢了下来,神情变得越来越凝重。

文章中那些句子,像针一样刺入他的心灵:

「……不被允许拥有自己的灯……」

「……知识成为束缚他们灵魂的铁链……」

「……模仿得越像,就越被视为异类……」

「……精神上的无根之人……」

他放下文章,久久沉默。

他回想起自己在英国留学的时光,回想起那种无论多麽努力也难以完全融入的隔膜。

他也想到了那些言必称莎士比亚丶穆勒的印度知识分子。

莱昂纳尔·索雷尔的文章,仿佛一道强烈的光,照进了他的心中。

他从未想过,一个远在巴黎的法国作家,竟然能如此透彻地理解殖民地人民的痛苦。

他甚至揭示出了这里的知识阶层所面临的最深层的精神危机。

「我们自己的灯……」

他喃喃自语,重复着拉吉夫信中的话,目光投向了窗外广阔而深邃的天空。

一股火焰,从他心中喷涌出来,并在此后的六十年里,从未熄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