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君臣,乃至天下百姓,都提前看到了大汉之将亡。」
「那麽,是天下诸侯会瞬间并起,不等董卓进京就将大汉撕得粉碎?还是天下臣民会居安思危,众志成城,合力扭转乾坤,再造汉室呢?」
群臣被这别出心裁的设想惊得目瞪口呆。
韩爌也彻底呆住了。
这……这是什麽说法?
知汉之将亡?这……这简直闻所未闻!
可这个说法……似乎又隐隐有些道理。
但……但他一时之间,脑中乱成一团浆糊,根本理不清头绪。
不等韩爌想明白,朱由检便接着说道。
「韩卿坐下吧。若大明真的要亡,不管我们谈与不谈,它终究会亡。无非是早晚而已。」
「人心动荡,或许亡得快些。但也可能因看清弊政而众志成城,让这大明,亡得慢些,甚至……不亡。」
「我们还是先听听这篇雄文再做论断。诸位爱卿,都给些耐心吧。」
「此篇策论,确可称古往今来经世第一雄文。」
朱由检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倪元璐身上,轻轻做了一个「你继续」的手势,便靠回龙椅,闭目养神。
韩爌犹豫着坐下了。
他虽然是前朝首辅,但毕竟刚刚起复,现在身上两个官职也没有。
说句不好听的,连称臣都是僭越了……
倪元璐此时才缓缓抬起头,他望向御座的眼神之中,却全是狂热!
是啊!若能提前看清大明之亡,那将如何?
这正是这十日之间,陛下指着他们趟出来的道路!
虽然他们五人,在查证资料的过程中,一次次被那惊悚之极的真相骇得夜不能寐,甚至一度觉得此题无解。
但陛下是天生圣君,他既然敢将此题公之于众,那便一定有解!
倪元璐转过身,重新面向群臣,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或惊恐丶或茫然丶或不屑的脸,胸中的热血在奔涌。
所有人的目光,
再次聚焦于他。
所有人都收摄住了自己的心神,想听听他到底能说出什麽惊天动地的话来。
倪元璐的心越跳越快,却越来越兴奋。
「以史为鉴,却不能只看历史!」
他高声说道。
「我大明,会如周一般,毁于藩王吗?」
他看向众人,许多大臣都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朱家藩王造反?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是亡于外敌,如昔日之蒙古,或今日之女真吗?」
一些人沉默了,开始顺着倪元璐的思路在思考。
女真如今虽然只据有辽东一隅,但其军力之精悍,朝野皆知。京师又在九边左近,并非高枕无忧之地。
若再有一次土木堡之变,京师猝然被围……这个念头虽然荒唐,但并非全无可能。
可多数人想了想,终究还是摇了摇头。
无他,女真体量太小了,人丁不过十馀万。要说他们能夺了这诺大的天下,还不如信藩王造反来得实在。
倪元璐见状,继续说道:「权臣丶藩镇,我大明内无此忧,外无此患,故此两项可不提。」
「那麽,会亡于黔首吗?」
多数人的思路,终于被他彻底带进了这个节奏之中。
他们忍不住去想,若是黔首生乱,会发于何地?
是大河之侧河南?白莲聚集的山东?还是流民遍地的湖广丶郧阳?又或是地贫民苦的陕西?
但也有少数人,眼中却闪过一丝失望。
今日的论述,虽然新奇大胆,但似乎也不过如此。
占了个「敢说」二字而已,如何能当得起陛下那句「古往今来经世第一雄文」的赞誉?
这分明是为接下来的新政铺路罢了,实在是……无趣。
就在此时,倪元璐却摇了摇头。
「圣君登基,欲起新政,革除时弊,爱惜子民。又岂会坐视黔首流离,坐看烽烟四起?」
「故此,臣等认为,黔首之忧,亦非我大明亡国之根本原因。」
他话锋一转,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
「那麽,我们遍查典籍,走访各处,最后找到的那个最根本的答案,究竟是什麽呢?」
倪元璐内心叹了一口气,眼神中有些恋恋不舍,但还是朝后退了一步,回到五人之中。
他只负责开题,后面的戏码却轮不到他来演了。
五人之中,开头之人最为风光,中间三人最为激烈,而结尾之人最为震撼。
他也想抢一下其他位置,可惜贡献实在不足,厚不起这个脸皮,开不了这个口。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