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他带着一丝恋恋不舍,退后一步。
就在众人以为这场论证就此结束之时。
吴孔嘉顺势上前一步。
他先是向着御座方向一礼,再向着百官一礼,动作一丝不苟。
「就如毕部堂所言,人口繁衍之事,史书不可尽信,宗室亦不可为凭。」
「最确切之法,还是要以百姓生养为样,方可探知究竟。」
他将手一扬,屏风上的白纸被小太监们齐齐拉下,新的一页再度展示在众人眼前。
没有复杂的曲线,只有一行行冰冷的文字和数字填在表格之中。
「此,天启元年至今,京师人口繁衍报告。」
吴孔嘉的语气毫无波澜,仿佛在念着一本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帐本。
「我等调集人手,对京中六百八十一名稳婆进行查调。」
「其中,少数粗通文墨者,历年接生数据均有帐本可查。多数不通文墨者,只得口述近一两年之数据。」
「最后一共录得有效出生数据,三万七千二百八十二条。」
「京师百万人口,一对夫妻一生,大约产子五人。然,其中半数或难产,或早夭。」
「最终存活长大之婴儿,两万七千馀人。」
「我等又探访各坊市保甲铺长五百二十五人,兼查调京中棺材铺丶香烛铺帐本二十八处。」
「共得有效死亡数据五千八百二十七条,算得京中百姓,平均亡故之年岁,时为四十五岁。」
「以此推算,京中百万人口,则每年亡故之人,约为两万两千馀人。」
吴孔嘉顿了顿,冰冷的目光扫过全场。
「是故,按此可得,京师之中,百万人口,若不算外地迁入丶迁出,则每年新增丁口,为五千人有馀。」
他环视一周,最后总结道。
「换言之,京师人口繁衍之速度,约为每年千分之五。」
话音落下,毕自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脸上满是赞叹与折服。
「如此精巧考据,闻所未闻!以生计对死计,以稳婆对棺材铺……妙!当真妙绝!」
他对着吴孔嘉拱了拱手,再不发一言,缓缓坐下。
吴孔嘉却依旧面无表情,继续道:「那麽,千分之五的人口增长,对我大明,到底意味着什麽呢?」
「洪武二十六年,天下安定,吏治清明,彼时考得天下六千万丁口,当为信史。」
「其时天下仍是地多人少,生民繁衍之速或比今日京师更快。」
「但为审慎计,我等仍以千分之五核算当时人口增长。」
「那麽,从洪武二十六年至今,二百三十四年后的今天,我大明的人口数额是……」
所有人的心思,终于被全部吸引过来。
哪怕再心思深沉之人,也被这条理分明丶层层推进的考据之法吸引了注意力。
他们死死地盯着那些屏风,屏住了呼吸。
吴孔嘉缓缓抬起手,轻轻一挥。
哗啦!
所有屏风同时切换到下一页。
一张新的图标,一个巨大到令人不敢直视的数字,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吴孔嘉冷冷地,吐出了那个最终的答案。
「一亿九千三百五十四万!」
整个皇极殿,瞬间炸开了锅!
再也无人顾及君前失仪,所有的震惊丶骇然丶不敢置信,在这一刻尽数爆发,化作鼎沸的声浪,几乎要将大殿的屋顶掀翻!
「一亿九千万?!这……这怎麽可能!」
「看似有理有据,可……可这也太骇人听闻了!」
「不对!还有灾患丶战乱丶瘟疫!岂能如此简单核算!」
「不错!南方多有溺婴之事,生而不养,人口滋养如何能与竟是一般!」
「若今日已有一亿九千万,那百年之后呢?三万万?四万万?!」
「不可能!天下哪有这麽多土地来养活这麽多人!」
吴孔嘉冷冷地看着眼前这片混乱,不发一言,心中却同样掀起了惊涛骇浪。
五人之中,只有他出身商贾,于算术最为精通。
这个数字,当初初算出来的时候,连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
是他,亲手花了一个时辰,用算盘反覆校验,最终才颤抖着确认了这个结果。
历朝史书所载竟然是真的!
承平两百年,人口便可翻为三倍有馀!
这个潜藏在故纸堆中,被无数读书人视而不见的秘密,就这麽赤裸裸地摆在所有人的面前。
然而……天下如此多的聪明人,为何只有御座上那位年轻的君主,注意到了它?
「肃静!肃静!」
纠仪官声嘶力竭地呵斥着。
许久,殿中的嘈杂才渐渐平息下来,但那一张张神色各异的脸,却说明了他们内心的震荡,远未停止。
吴孔嘉面无表情,转过身对着御座深深一揖,默默地退回队列。
他的任务已完成。
巨石投下。
而这潭死水,将因此而彻底沸腾。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