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坦克!出击!(1 / 2)

第193章 坦克!出击!

1915年11月12日凌晨。

东线,第聂伯罗城北郊,德玛尼亚第6集团军某部的出击阵地上。

1个精锐的装甲教导师,2个主力军,2个骑兵师,1个集团军直属重炮旅和若干列车炮部队,总计约10个师级作战单位丶16万人,已经集结到了第聂伯罗周边的广大防区前沿,随时做好进攻的准备。

在从第聂伯罗一路往东丶大约150公里宽的正面上,还有3个军和少量骑兵师组成的进攻部队,被铺在了沿第聂伯罗至顿巴斯的铁路沿线上。

那些铁路沿线重要据点如佩特罗拉夫利夫卡丶格里希诺(这两年网上很红的「HJ村」)丶顿巴斯,都有分到1个军的进攻部队。

第6集团军的全部主力,都已经挪到了这条战线上,他们的第一目标,就是从第聂伯罗至顿巴斯一线北进,进攻乌北铁路枢纽重镇哈尔科夫丶然后再从哈尔科夫沿着铁路线西进,一路包绕基辅后方。

原本鲁路修为集团军司令制定的进攻计划,是从第聂伯罗沿着第聂伯河两岸,一路逆流而上推进的。但是最近因为形势变化,他临时调整了作战计划,改为先直接北上哈尔科夫。

这是因为第聂伯罗直接去基辅的话,只有水路可以走,而德玛尼亚军在第聂伯罗以上的第聂伯河上没有船只,最近也一直没有缴获到船只,临时在第聂伯罗造渡船的进度也不太乐观。

而第聂伯罗去基辅的铁路,则有两条,但都不是紧贴着第聂伯河走的。

位于第聂伯河南岸的那条铁路,要经过皮亚季哈特基丶克里尼奇基丶索菲伊芙卡等地。而这里面有一部分节点城市,因为近日来露沙军在战区中段丶克里沃罗格大铁矿方向的反攻,而暂时重新落入了露沙军之手,有露沙军主力的第7集团军一部驻防。

鲁路修请示了鲁普雷希特元帅后,元帅也觉得没必要硬怼敌人的主力重兵集团,既然中路把敌人放进来了,我方反攻的时候就绕远一点,尽量避开中路。

所以公爵才临时拍板丶从第聂伯罗大纵深往北包绕基辅的路线,从皮亚季哈特基-克里尼奇基转为哈尔科夫。

而且,哈尔科夫也是基辅罗斯北方两大铁路枢纽之一,除了基辅以外,就只剩哈尔科夫有铁路通往北方的莫丝科-明斯克等地。

早点拿下哈尔科夫,也能避免囤积在那里的煤炭和粮食等物资继续北运回露沙腹地。

一言以蔽之,打基辅的过程中,顺带着一起干掉哈尔科夫,绝对是能赚更多的。

唯一需要考虑的只是:代价是什麽呢?

代价就是,第6集团军的突击部队,要多绕一点点路丶多进攻一些距离。

本来沿着第聂伯河北岸推进,从第聂伯罗到基辅的总里程,是400公里左右,而选择新路线之后,主力部队要从第聂伯罗稍微绕一点点路到波尔塔瓦,再从波尔塔瓦去基辅,全程是430公里,要多走30公里路。(第聂伯罗至波尔塔瓦120公里,波尔塔瓦至基辅310公里)

而先锋突击部队,则要再多绕一点,先北上150公里到哈尔科夫丶再绕到西南方110公里外的波尔塔瓦丶最后那段波尔塔瓦至基辅的310公里路程则是一样的,总路程多达560公里。

换言之,主力步兵部队要比原计划多走30公里,而先锋的装甲突击部队丶骑兵部队这些,要多走整整160公里。(主要是因为第聂伯罗没有直接通往波尔塔瓦的铁路,要到哈尔科夫稍微绕一绕,所以进攻部队为了确保控制铁路,也要绕一下。具体进攻路线如下图)

但鲁普雷希特公爵评估后认为,这点难度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鲁路修也相信以眼下敌军士气之低落丶己方坦克部队首战带来的突然性震慑,绝对可以实现如此目标,他对自己的装甲师有信心。

最终,实际的作战计划也就调整成了这个样子。

对面的露沙人一共有5个集团军,而德奥联军这边有3个集团军。

整个战线从最西边的里夫尼丶文尼察;绵延到中段第聂伯河大弯的克里沃罗格丶索菲伊芙卡;最后到东段的第聂伯罗丶顿巴斯。

西边有德玛尼亚第10集团军,在利奥波德老元帅的率领下,和露沙人从白罗斯调来的第13集团军对峙;

中段有奥第3集团军,以及一部分罗马尼亚仆从军,负责防守住露沙人在西南方面军里最强的第4丶第7集团军;

考虑到奥军和罗马尼亚军队的战斗力比较孱弱,所以利奥波德元帅和鲁普雷希特元帅都很有默契地没给奥军分配任何纵深反攻任务。奥军的任务就是拖住敌人的中路进攻部队,消耗其进攻力量,必要时甚至可以略微后退,只要别被突破第聂伯河防线丶导致东西战线被切断就行了。

战线的东段,由德第6集团军,负责面对哈尔科夫的露第9集团军(刚刚重建的,由库尔斯克地区南下的一个预备役集团军改番号而来)

最后,在露军的后方腹地,还有刚刚得到补充的露第6集团军,部署在基辅周边地区。作为露沙整个方面军的总预备队和后方守老巢的部队。

所以实际上是德奥3个集团军,加上2个装甲师和若干骑兵师,打露沙人的5个集团军,外加若干哥萨克骑兵师。

德第10集团军此战参战兵力约35万人,奥第3集团军25万人丶罗马尼亚人8万,德第6集团军38万人,加上两个独立的丶经过加强的装甲师一共6万人丶若干骑兵师5万人,战役总兵力117万人。

露沙方面的兵力如前所述,总计5个集团军,26个军85个师级番号,一共152万人。

双方参战总兵力相加,达到了惊人的269万,已经是本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了。

……

11月12日,凌晨4点整。

第聂伯罗至顿巴斯一线的德第6集团军进攻阵地,已经完全准备好了。

整个集团军集结了1600多门火炮,在第聂伯罗丶佩特罗拉夫利夫卡丶格里希诺丶顿巴斯四个前沿节点,同时发起了猛烈的炮击火力准备。

其中第聂伯罗是第一攻击重点,一个地方就集结了700门火炮,还包括6台280毫米列车炮。

顿巴斯是第二攻击重点,集结了500门火炮,其馀佩特罗拉夫利夫卡丶格里希诺两地分别只有各200门左右。

如雨的炮弹,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突然划破夜空,以雷霆万钧之势对着北边的露军前沿阵地猛砸过去。

一时间天崩地裂。玉石俱焚,150和105毫米的高爆榴弹,每一枚都分别带着12公斤和4公斤的TNT装药,狠狠轰击着露沙人的防线。炸到堑壕就是直接塌方崩毁,命中碉堡更是立时化作齑粉。

前沿的防线上,每一段都有数以千计的露沙士兵直接被炮火准备炸死炸伤。第聂伯罗和顿巴斯这两个沿着铁路的攻击重点,露沙人的伤亡就更是惨烈。

至少前沿10公里内的阵地,都被露沙军队直接放弃了,他们也知道前沿阵地根本没法守。

尤其露第9集团军是刚刚从预备役整编来的,大部分士兵从没真正上过战场。只有大约一两成的士兵是从其他友军里抽调骨干老兵过来丶以老带新。

这样的部队,在面对猛烈炮轰时的意志力其实非常薄弱。将领和军官们也很清楚自己手下的兵都是群什麽货色。

好在东线战场纵深很大,区区10几公里放弃了也没什麽,继续再组织纵深防御丶慢慢消耗德玛尼亚人的冲击势能就好了。

火力准备整整持续了90分钟,轰完之后,凌晨5点半,德玛尼亚军队终于拉开了全线的地面进攻。

在第聂伯罗方向,有一个整编的坦克师作为先锋箭头,往北突进。

在顿巴斯方向,沿着铁路线部署了几个骑兵师,准备在步兵突破一线阵地后,就让骑兵渗透进去,沿着铁路快速推进绕到敌后。

而在中段的佩特罗拉夫利夫卡和格里希诺,鲁普雷希特元帅就没有配属装甲或骑兵力量了,就靠步兵一线平推丶追求稳中有进即可。

……

鲁路修本人坐在一辆10吨级的特制机枪坦克上,带着他的坦克师,

从第聂伯罗北郊十几公里的小镇萨玛尔出击,沿着第聂伯河北岸的支流萨马拉河继续北上,前往10公里外的另一个小镇戈鲁比夫卡。

之所以说鲁路修的坦克特制,是因为如今德玛尼亚军的坦克分为两款丶一款是带57毫米短管炮的10吨级坦克,另一款是不带炮的7吨级机枪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