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鲁氏三角杀(1 / 2)

第195章 鲁氏三角杀

次日上午,哈尔科夫,露沙第9集团军司令部。

第9集团军司令雅科夫.格里戈里耶维奇.日林斯基骑兵上将,顶着浓重的黑眼圈从睡梦中惊醒。

日林斯基上将也算是露沙军中的元老级宿将了。早在战争刚爆发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上将军衔,还曾经在1914年8到10月间指挥过由露沙最精锐的第1丶第2集团军组成的西方面军,担任其方面军司令。

只不过,日林斯基上将那短短三个月的任期里,就经历了坦能堡战役和马祖里湖战役两场惨败,被兴登伯格元帅和罗登道夫参谋长杀得溃不成军丶被歼40万人。

随后他就被一撸到底丶解除了方面军和集团军级别的职务,被沙皇调到了法兰克那边,担任露-法陆军协作事务的联络官,也就是那种闲职的外交武官。

只不过最近战事太危急,沙皇重建了很多新的军队,人才实在不够用,这才把他从法兰克又捞回来,火线任命为重新组建的第9集团军司令。

这也是考虑到他作为老派的骑兵上将,而哈尔科夫周边的部队有大量哥萨克骑兵师,正好需要他这样的将领来带。

谁知他运气如此不好,刚复职上任,就遇上了鲁普雷希特元帅的德第6集团军全力进攻,还有鲁路修的「大德玛尼亚」装甲教导师作为突击先锋。

昨天一整天的战斗,露沙人都被打懵了,日林斯基上将昨晚睡觉前连敌人突破到了哪里都不知道,他按过往的经验丶试图通过无线电联系前线的一些军部丶师部,结果都联系不上。

这才导致他严重失眠,睡也睡不好,直到后半夜才睡着,结果早上又因为疲惫过度睡过头了,九点多才醒。

刚刚醒来,他一看窗外的阳光就知道肯定是晚了,忍不住惊呼询问:

「敌人到哪里了?卡洛夫卡的第25军和维里夫卡的第47师联系上了麽?你们为什麽不早点喊醒我?」

询问的时候,他语气非常严厉,还在责备副官和参谋不叫醒他。

副官忍气吞声地陪着小心:「还没有任何回音,所以我们才没有叫醒您……」

日林斯基上将整个人都焦躁得神经质了:「怎麽可能?为什麽连这些大后方的驻军都没有回应!敌人到底打到哪里了?卡洛夫卡距离前线已经有50公里了,维里夫卡距离前线更是有80公里!敌人难道会飞,而且是昼夜不停地飞麽?」

可惜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整个上午哈尔科夫的集团军指挥部都混乱依旧。

日林斯基上将只能是按照自己的经验,从左右两翼的波尔塔瓦和舍甫琴科维向卡洛夫卡或是维里夫卡派出增援部队,满以为这些增援部队应该能帮到沿着铁路线防御的守军。

但直到10点半的时候,才终于有维里夫卡方向来的回电丶传到司令部。

露沙人的陆军电报甚至都是明码的,所以报务员的翻译工作量倒是少了很多。电文译出来后,参谋立刻拿着电报火急火燎冲到日林斯基上将面前:

「司令!维里夫卡急电!」

日林斯基上将只觉心脏猛然加速跳了几下:「是维里夫卡的急电?那就是说卡洛夫卡已经失守了?帕特罗夫那个蠢货为什麽现在才回电!昨晚他在干什麽!」

参谋:「这封电报并不是维里夫卡的第47师师长帕特罗夫准将发的……他在昨晚覆灭前没来得及发出电报。这是今天上午刚刚赶到维里夫卡附近的第26军的先头部队发回来的。

昨晚您要求驻守波尔塔瓦周边的第26军派出一些离卡洛夫卡和维里夫卡比较近的部队,就近增援以加强那些地方的防御……第26军军长谢尔盖耶夫中将已经第一时间执行,并连夜派出部队强行军东进,

但今天上午当他们赶到维里夫卡时,看到的是城镇已经被德玛尼亚军夺取,他们还遭到了留守维里夫卡镇的敌军的反击,在行军状态下遭到炮兵覆盖,伤亡极为惨重,只好退回波尔塔瓦……」

「……」

日林斯基上将彻底懵逼了,好悬没当场急晕过去。

这仗怎麽就打成这样了?

日林斯基上将:「这……这不可能!你是说敌人一天一夜之内就攻克了维里夫卡,至少突入我军防线80公里!」

参谋:「确切地说,现在他们已经突入我军防线至少90公里了,可能已经在准备突破维里夫卡更北边的一个城镇了。他们距离哈尔科夫只剩60公里。」

日林斯基上将像是被抽掉了浑身的力气,颓然呆坐在座位上:「这……还是不可能!就算他们有那种新式装甲车,可是他们的炮兵部队是怎麽跟上来的?

第26军奉命增援维里夫卡,他们不是说在接近小镇的时候,遇到了已经攻占小镇的敌军以预先部署的远程重炮反制丶他们在密集的行军赶路队形下突然遭到火力覆盖,才伤亡如此惨重的麽?

敌人的105和150毫米重炮,都能一天之内行进80公里丶并且在前沿重新完成部署了?你们都在说梦话麽!」

参谋:「有可能是敌人使用了卡车不惜代价不惜燃油消耗和车况损耗,强行把重炮拉到了前线……」

日林斯基上将:「胡说八道!我们沿着第聂伯罗到哈尔科夫之间的铁路线,挖掘了多少道壕沟!我们已经吸取了之前被装甲车突破的教训,这次的壕沟都一直挖到了铁路路基边上,一点防守死角都没留下!

敌人想用卡车运炮,且不说他们有没有那麽多卡车。就算有,他们的卡车还能越过一道道壕沟?每次遇到壕沟不用让工兵下来先施工填壕?那得多少时间?」

日林斯基上将虽然没什麽指挥才华,但毕竟是戎马一生的老江湖了,基本功还是扎实的,立刻就能看出敌军行动的很多不合理来。

参谋被指出问题后,也完全无法回答。

他们又哪里知道,鲁路修集结了至少数百辆半履带牵引车,专门只为了给装甲师下属的摩托化炮兵团运输重炮。

卡车和骡马车过不去的壕沟和泥泞地形,半履带车全都可以奋力通过,无非就是损耗大一点。

无论油耗还是传动零件的磨损。

……

在鲁路修如此狂暴的快速突击下,11月12日丶13日两天,德第6集团军的先锋都在狂飙突进。

鲁路修自己的装甲师,还真就在14日午前走完了150公里,沿途突破了敌人6支部队的防线。

不过,也因为他突得太快了,14日下午居然还发生了一些小意外——鲁路修本人直接指挥的装甲师,当然是没有敌人能击败的,但因为他冲得太快,而跟进的步兵部队实在是跟不上。

14日下午4点左右,鲁路修身后20多公里外的一个铁路沿线小镇罗基特涅,终究是被露沙军队的两个哥萨克骑兵师包抄夺回了。

那座小镇位于哈尔科夫西南偏南约30公里。夺回之后,露沙军队还稍稍振奋了一下。

鲁路修不得不立刻掉头回师,于当天晚上10点左右,再次痛击罗基特涅镇上的守军。

而也因为时间已经拖到了晚上10点时,更后方的一个德玛尼亚军步兵师丶也在鲁普雷希特元帅的勒令下疯狂赶路赶到了罗基特涅,稍微出了点力,配合鲁路修夺取城镇。

罗基特涅镇上的战斗,在当天午夜时分再次结束,第二天天亮后,也就是11月15日上午,鲁路修终于重回哈尔科夫东南郊,建立起了稳固的桥头堡。

换言之,他最终花了超过三天三夜,才抵达了哈尔科夫郊外,实际精确用时大约是75小时。

但这并不是他自己能力不行,本来他可以在60小时内完成这一切的。最后多出来那15小时是因为后方增援跟进的友军不给力,跟不上他的速度。

即使是现在这样的节奏,跟上来的步兵部队都喘成狗了,75个小时内推进150公里,那就是平均每小时2公里,如果每天一半的时间休息睡觉丶剩下的一半时间纯赶路别的什麽都不做,也要每小时行军4公里丶持续整整三天不能间断。

在机械化和摩托化步兵部队规模还不够大的年代,这样的推进简直是要了老命了。如果借鉴地球上后世的经验,要实现机械化的闪电战,1个装甲师至少背后要跟3~5个配套的机步师或摩步师,才能实现超过100公里以上的纵深钳形攻势。

如果铁钳单次伸得更远,「钳臂」需要的填线机动部队就越多。

……

因为初次实战磨合,鲁路修略微高估了自己,但即使是75小时推进到哈尔科夫郊外,这个速度还是大大超越了敌人的认知。

敌人的第9集团军是布防在哈尔科夫周边的广大防区内的,整个集团军一共5个军,加上一些哥萨克骑兵师和编外的独立师杂牌部队,

平时在哈尔科夫城区也就驻扎1个军,还有1个军驻扎在西南边120公里外的波尔塔瓦,还有1个军驻扎在东南边与顿巴斯之间的伊久姆丶斯拉夫扬斯克丶克拉马托尔斯克等地,1个军驻扎在哈尔科夫与第聂伯罗之间的铁路要道沿线,最后1个军作为总预备队。

鲁路修来得那麽快,也就意味着波尔塔瓦以及伊久姆等地的2个军根本来不及回防,而鲁路修来路上的那个军已经被突破丶打散了。

短时间内日林斯基上将只能纠集2个军的兵力在哈尔科夫城外周边布防。

所以推进到哈尔科夫城外之后,鲁路修立刻就面临了一个重要抉择:下一步怎麽打?是想办法彻底包围哈尔科夫城,还是搞一个更大的包围圈多包掉一点饺子馅?抑或是选择围城打援丶困住哈尔科夫后消灭回防的敌人?

如果他今天拥有多个装甲师丶更多数倍的机械化步兵师或者摩托化步兵师,那麽按照地球上后世二战的经典闪电战战术,他肯定应该选择包大饺子丶我全都要。

但权衡实际情况后,鲁路修决定还是围点打援,困住城内之敌丶等待己方援军源源不断跟上来,然后打击从波尔塔瓦和伊久姆回防哈尔科夫的敌军。

「我们没有足够的装甲力量丶来组成从顿巴斯到哈尔科夫的那一支小铁钳了。从顿巴斯北上的那一路我军,在最初的前沿突破之后,只有靠几个骑兵师完成纵深渗透。

他们来不及从另一个方向沿铁路赶到哈尔科夫丶从而包一个三角形的大饺子丶把第聂伯罗-哈尔科夫-顿巴斯这个三角形铁路网内的敌人全部包掉丶形成三角杀的。

所以我们还是求稳一点,缩小包围圈,尽快围住哈尔科夫,切断哈尔科夫通往北方的铁路,也切断哈尔科夫通往波尔塔瓦和伊久姆的敌军之间的铁路。

敌人在波尔塔瓦或许还有足够规模的后勤基地,能让那里的部队多储备些武器弹药。但是伊久姆和斯拉夫扬斯克那些前线小城,肯定是没有什麽持久储备的。只要切断哈尔科夫通往那里的铁路,那边的敌军打不了多久就会物资匮乏。

到时候我军从顿巴斯沿着铁路北上的进攻部队,正好撵着敌人的屁股追杀,可以最快速度击溃他们并打通铁路线,到时候,我们就能集中兵力拿下哈尔科夫了。」

鲁路修一番权衡后,如是跟他的副师长隆美尔上校这般商量。

隆美尔也知道长官说的没错,但他也必须指出几个问题和后果:

「这个办法是最稳妥的,可以确保最快打赢。但代价就是第聂伯罗-哈尔科夫-顿巴斯这个铁路三角区域内的敌方驻军,很难被我军全部围歼了。

因为从顿巴斯推往哈尔科夫的我方友军行动较慢,难以及时合围,敌人想跑是可以跑掉一部分的。」

鲁路修:「这个我知道,这次的饺子太大了,我们不能贪多求全完全包掉,宁可为了包饺子的速度丶牺牲一点饺子分量的大小。

只要能早3~5天包完,跑出去几个师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你要考虑到,之前的经验教训已经告诉我们了,包饺子只是第一步,我们这种大纵深的突破包围战,后续消化饺子馅所需的时间,可能是包饺子动作的两倍以上!」

鲁路修说出这种言论,也都是有历史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