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卧虎藏龙,你也知道。可只要你还是北电的在读研究生,那麽这个『青年学生代表』,你就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这番话已经说得非常直白。
王盛心中了然,这是学校,或者说刘国碘代表的某一方势力,在向他递出橄榄枝,进行一种利益捆绑和未来投资。
用一个研究生名额和一个潜在的丶级别不低的特殊身份,将他更紧密地与北电,与体制内绑定。
他沉吟片刻,脸上露出「勉为其难」的表情:「既然刘院长和学校这麽看重,我再推辞就显得矫情了。只是……以后恐怕还是要经常请假,忙于公司事务。」
「没问题!产学研结合嘛!你的实践就是最好的学习!」
刘国碘见王盛松口,脸上笑容更盛:「具体手续,我会让研究生院和你的导师处理好,你安心忙你的事业就好。」
第一件事敲定。
刘国碘心情大好,接着说第二件事:「这第二件事,是关于咱们学校学科建设的大事。今年,经过上级批准,我们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正式成立了!」
说到此事,刘国碘语气中带着自豪与期待。
王盛眼神微动,立刻意识到了此事的分量。
北电动画学院的成立,绝非简单新增一个二级学院。在2000年这个时间点,这意味着国家战略的体现:
标志着动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和艺术形式,其人才培养被提升到了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正式规划层面。这背后,有着发展本土文化产业丶应对加入WTO后可能加剧的文化竞争丶以及通过动画载体向青少年传递价值观的深层考量。
意味着产业升级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动画和特效在全球影视产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中国电影要想不落后于时代,必须建立自己的人才和技术储备。北电动画学院的成立,正是为了填补这一高端人才培养的空白。
意味着教育体系的完善,将原来可能分散在美术系丶导演系等相关专业的动画教学资源整合起来,进行系统化丶专业化的培养,旨在打造中国动画的「黄埔军校」。
「这是好事啊。」
王盛由衷赞道,「动画和特效是未来影视工业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盛影之前做的《虹猫蓝兔三千问》,虽然只是科普动画,但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经验,培养了一支队伍。
这支队伍目前被我派去港岛了,参与《功夫足球》的特效制作。
那部片子,对特效的要求很高,算是一次前沿探索。」
刘国碘微微颔首:「我听说了。他们能参与进去,本身就是实力的体现。这也是产学研结合的优秀案例啊!」
他顺势将话题引向更深层:「王盛,你对未来中国电影特效的发展,怎麽看?我们北电新成立的动画学院,在人才培养和产业对接上,该怎麽配合?」
这是一个关乎未来格局的议题。
王盛坐直了身体,稍作思忖:「刘院长,我认为,中国电影特效的未来,绝不能走闭门造车的路子。」
王盛语气沉稳,观点清晰,「必须与国际前沿技术接轨,但同时,要扎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土壤和市场需求。」
他具体阐述道:
「首先,在人才培养上。动画学院不能只教艺术,更要注重技术。要开设先进的CG制作丶动力学模拟丶渲染技术等课程。
师资方面,可以一方面引进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验的专家,另一方面,也要邀请像我们盛影这样的一线制作公司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丶艺术家来担任客座教授,分享最鲜活的案例和经验。」
「其次,在科研合作上。学院可以设立联合实验室。
比如,我们盛影可以提供一些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作为学院的研究课题,甚至提供部分研发经费。
研究成果,双方共享。这样既能解决产业的实际问题,又能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
「再者,在实践平台上。北电动画学院的学生,从大二丶大三开始,就可以通过实习丶项目制课程等方式,进入盛影的相关项目组。
我们目前不仅有动画项目,更有像《功夫足球》这样需要大量特效的真人电影。学生们可以在真实的工业流程中锻炼成长,毕业即能上手。而我们公司,也能获得稳定丶优质的人才输送。」
王盛最后总结道:「总而言之,我的想法是,构建一个『北电培养(理论+基础)—盛影实践(项目+技术)—反哺教学(经验+案例)』的闭环。
让动画学院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更是一个与中国电影特效工业共同成长丶甚至引领工业发展的研发中心和人才摇篮。」
全都是钱啊……
刘国碘只能郑重的握住王盛的手道:「王盛同学,这些都需要您的支持。」
王盛笑笑:「义不容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