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58(1 / 2)

“孙红娘的意思是大兄本就是孙家子,既然这么多年总算联系上了,那认祖归宗这档子事儿就是应当应分的了。

那郭三郎还拿出了一小箱子银锭子来,说是感谢阿耶阿娘这些年养育大兄的辛苦!

最过分的是孙红娘说的好听,什么知晓大兄在长安城里当差,离不得长安,那既然大兄离不得,正好虎头就在边城的施家军里。

如此就让虎头改在边城落户,说她往后定是会给虎头找门好亲的。”

李大郎的武艺是李大兄教的,但李大郎读书习字、为人处世这些,这十几年来都是李二兄在管的。

可以说李大兄是李大郎的亲爹,李二兄就是李大郎的二爹,两人之间的感情深的很。

李二兄哪里能听得孙红娘如此安排李大郎?

孙红娘也就是血缘上和李大郎能有些牵扯,她算老几?敢插手李大郎的嫁娶!

“我当时就没忍住,心口那是一把火直接顶到脑门上去了,我笑着骂了一句异想天开,然后摔了自己的茶杯子。”

听到这里,李三娘瞪大眼睛,万万没想到这摔茶杯的人竟然是李二兄!

“然后呢?”

“还能怎么的?阿耶瞧我这般,当时就说天时晚了,回头再议呗。”

“后来呢?大兄他怎么说?”

第762章 “这传宗接代、香火传承乃是人伦大事”

拿着信封走进来的李大嫂正好听到李三娘问话的尾音,她把信封递给李三娘:“三娘,你先看信吧。”

李三娘也不纠结,接过信,直接抽出这了了三页页信纸看了起来。

李三娘看着这第一页的开头那句问候,“赵姨(李母大名赵大妮,前面提过的),展信佳,儿红娘……”李三娘心里想着:“这话说的倒是亲近,这是把阿娘算作其亲阿娘的妹子了。”

这头一页写的不过就是些叙旧思念的话,确实如同李二兄所说有讲李母当初在边城过得日子的事儿。

怪不得能让李母读信读的泪流满面呢,这搁谁身上谁能不哭?

你就想吧,都过了三十年了,突然有人在你面前同你回忆起自己青春年少的日子里发生的事,你得是什么感想?

李三娘把这信越往下看这嘴角就抿的越紧,盖因着第二页上的一句话“……想起那时阿耶的军饷不过千钱并一石二斗而已,儿久居外家不得见阿耶……”

这话的意思明晃晃的,不就是说身为孙大头的亲生女儿都没有吃上他挣来的一粒米,反而是当时的李母吃的不少。

接下来写的都是些回忆孙大头的话,这页的末尾提了一句:“……阿耶逝去已有三十载,那一年兵荒马乱的连一场像样儿的丧事都没给阿耶办,儿想起时总是心痛不已……”

李三娘来回把这几句话看了好几遍,在心中咀嚼了几遍后,才去看最后一页信。 W?a?n?g?址?F?a?b?u?页?ì?f?????e?n??????②???????????

图穷匕见,这第三页一上来就是提李大兄乃是孙大头的唯一亲生子,这传宗接代、香火传承乃是人伦大事。

过去是找不到人,现下既然找到了人,联络上了这门亲,是该把李大兄认祖归宗一事摆上台面了的。

李三娘看到这里,心里就明白,这封信绝不是孙红娘一个人写的,想必其中该有郭团练使(孙红娘的郞婿,郭家兄弟的阿耶)的手笔。

因为这说过让李大兄认祖归宗的下一句就是“我家郎主(郭团练使)有幸在施大将军麾下……”

虽说只不过就是简单的提了一句郭团练使这个人,但一军团练使谁又会小看?

之后的内容就同刚才李二兄与李三娘解释的一样的,孙红娘先是表达了对李大兄的惦念,又夸赞了一番李大郎,然后就非常体贴的表示知道李大兄在长安城天子脚下做金吾卫,是没法子离开长安的。

但正好李大郎是施家军编下的兵士,由李大郎在边城作为嗣子给孙大头办一场体面的丧事就好。

而那句让李二兄气的摔碎茶杯的原话是这般写的:“……就让大郎直接迁户到这边就是了,我于此地也认识不少体面人家,定是能给大郎找门好亲的……”

至于李二兄说的那郭家兄弟带来的银子,这信里倒是一字没提。

也是,估计是孙红娘也知晓若是赤裸裸的提出用钱买断的话是不体面,会伤人面子和感情的事,这才只让郭三郎私下里带着银箱子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