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阿公也喜欢便宜糖(2 / 2)

广东巡抚刘继文,显然对这些银子的去向一清二楚,所以他才会出面阻拦。

这个武库案真正被装到官吏口袋里的银子,只有不到六万银。

三十一万银里,十五万给了广州大学堂,十五万给了广州地面三级学堂营造学舍。

李佑恭面对这个结果,放下了内心的杀心。

「就不怕倭患再起?这般挪用武库之费。」李佑恭亲自去看过广州大学堂,建的真的好,不输于京师大学堂的庞大规模,同时也看到了落在实处的三级学堂。

广州府的丁亥学制不仅落到了实处,甚至不逊于松江府。

丁亥学制推行最好的地方是松江府,其次是广州府,然后才是京师,京师可是最先试点,京师情况复杂,户部审计严密,搞不了这些歪门邪道。

刘继文颇为坦然的说道:「这门口就是南洋水师,连以前比较多的粤东水匪都销声匿迹了,光是电白港,就停着七艘快速帆船。」

倭患这个事儿,刘继文有不同的看法,他觉得倭患能够凶焰滔天,原因之一是嘉靖禁海。

嘉靖禁海的力度甚至超过了洪武年间,导致把海权拱手让给了这些倭寇水匪,而当初禁海的嘉靖二年,倭人争贡,导致祸乱。

而当时朝中主流看法是: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

严厉的禁海制度实行,大明连船都没了,海权自然落入敌手。

北人可能不太理解这个逻辑,等同于说北虏禁养马,把马都杀了,没了马匹的北虏,连军屯卫所半农半兵的军兵,都打不过。

这是一个错误的政策,大明缺船少兵,最终,倭患在嘉靖二十九年爆发。

现在大明不再禁海,再加上门口就是南洋水师,广州府丶两广地方,还真不怕倭患再起。

林道乾这个大海盗,的确很厉害,可是这些海盗,从来不敢出现在大明的海域,更不敢出现在水师的炮口之下。

「按贪腐案奏闻圣上吧。」李佑恭最终没有把这个案子定性为监守自盗,而是定为了贪腐,只要不是大量武器装备流入安南,事情都不算太大,没必要死咬,把广州地方官员咬的千疮百孔。

他到广州府来,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证前线作战,不被后方掣肘,获取战争的胜利,他的一切决策行为,都是围绕着这个目的进行。

李佑恭同步进行商贾稽查,但凡是涉及违禁之物走私贩私的商贾,被悉数缉拿归案,涉及到了钢铁火羽走私,死罪难逃。

松江水师调拨了六万军,加上南洋水师本来的六万军,一共十二万水师,镇守在广州府,李佑恭要做什麽事儿,都没人能拦得住他。

情况比皇帝预估的要乐观的多的多。

真没有那麽多的内鬼,一共只有十二个商贾,涉及到了钢铁火羽的走私,而且规模都不算太大,如果不是打仗,甚至罪不至死,可惜战争已经开始了,斩立决是肯定的。

朝廷的海防巡检司,不是白设的。

走私贩私最多的还是白货,就是合法合规,为了逃避税赋的货物,其中最多的就是来自安南的方糖。

糖是一种很贵很贵的商品,而方糖是甘蔗的提取物,也是白糖的原料,广州府的糖坊真的很多很多,原料供不应求。

而广州海防巡检司,对于走私白货,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海防巡检也是人,上了岸,也是要买些糖的,阿公也喜欢便宜的糖。

可走私黑货,钢铁火羽阿片,那海防巡检的阿公,就要出动水翼帆船了。

你的船再快,还能快的水翼帆船?

甚至二十多年来,形成了一种普遍的默契,操持走私白货的商贾丶穷民苦力,会自发的向阿公举报走私黑货的亡命之徒,毕竟这些亡命之徒,对阿公而言,个个都是功劳。

这些走私白货的商贾们,对不法坚决说不!不能因为同行德行有亏,导致整个行业受到严厉打击!

如果海面上黑货太多,阿公会集体出动严打,规模很大,连走私白货都得停下,短则一旬,长则三五个月,三个月没进项,真的顶不住。

按照刘继文的说法,光靠海防巡检那两百个巡检丶三千名弓兵,根本防不住走私贩私,只好采用这种条件筛选法,把那些亡命之徒筛选出来。

李佑恭没有过分干涉地方之间的默契,他才不会犯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指手画脚,既然地方形成了这种默契,而且运作良好,随意干涉,除了破坏衙门和百姓的关系,毫无作用。

只要是开海,走私贩私,尤其是白货,都是免不了的。

如果真的想彻底消灭多数的走私贩私,最好的办法就是迁界令,就是不允许百姓靠近海边五十里的范围,设立常态巡逻,别说走私贩私了,想出海打鱼都难如登天。

刘继文和李佑恭聊完了武库贪腐案后,开始说起了广州府经济,他面色严肃的说道:「黄金宝钞需要对广州府定向增发,以取代糖票,这种糖票容易仿造,使用不便,私票丶假票层出不穷。」

李佑恭在广州府,同样也观察到了一种十分奇特的现象,这个现象就是广州府的人,都在用一种糖票。

大明钱荒呈现出了大都会白银堰塞,而腹地丶小城白银严重短缺的窘境,疏浚颇为困难,但朝廷已经最大限度的通过各种手段,去疏浚了。

广州府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原来的三倍,从围四十里的城池,扩大到了围七十里,商贸极其发达,而且电白港海面上的船帆,遮天蔽日。

密州有倭银入明,松江府丶宁波府丶福州府都有倭国丶墨西哥丶秘鲁的白银,大量流入。

广州府是五个市舶司里,唯一一个没有白银堰塞的大都会。

因为广州府面对的南洋丶面对的西洋,都是极度缺乏白银的,缺乏白银,商贸极度发达的情况下,黄金宝钞的推行,在广州府是极其顺利的。

王崇古还在的时候,王家屏入京,求到了王崇古的门前,请王崇古帮忙,在广州府设立会同馆驿。

虽然这种银荒的现象,有所缓解,可广州府的白银仍然不够充足,黄金宝钞在广州府大量使用的同时,民间各种杂票,层出不穷。

最终糖,作为硬通货,把这些杂票全部统一,整个广州府使用规模最大的就是黄金宝钞,其次就是由广州府衙以白糖丶红糖丶方糖为锚定物发行了的糖票。

糖票和大明的盐引一样,都可以当做货币使用,在广州府可以买到一切想要买到的货物。

「定向增发。」李佑恭斟酌了一下,低声说道:「刘巡抚,礼部在环太商盟推行黄金宝钞,阻力重重,但好像南洋丶西洋,黄金宝钞,大有可为。」

「咦?」刘继文猛的坐直了身子,他眼中泛着精光,斟酌再三,脸上的喜色越来越浓。

他最近的精力都放在了军事上,两广巡抚在倭患频发的时候,是两广总督,这个位置总督军务,虽然自凌云翼走后,就变成了巡抚,但依旧要承担戎事的职责。

李佑恭这话头一起,刘继文在电光火石之间,把所有的事情都串在了一起,他笑着说道:「东边不亮西边亮,我仔细斟酌后,会写一封奏疏入朝,也谢李大璫提醒了。」

刘继文对李佑恭这个横冲直撞的宦官,其实没有太多的好感,他这个地方官员没给钦差下马威,李佑恭这个钦差,刚到广州地面,就跑去武库给了他刘继文一个下马威。

可现在李佑恭一句话,一切误会解除了,站得高看得远,李佑恭对朝中的动向,了解的更加清楚。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黄金宝钞需要向广州府定向增发的问题,又解决了朝廷想要加强经济殖民的困扰,事上和安下,都得到了解决。

环太商盟不行,西洋商盟可为。

西洋商盟需要一种一般等价物,来衡量各种货物的价格,黄金宝钞无疑是最合适的首选。

糖票这个东西,属于地方性质的有价票据,出了广州府没人认也就罢了,各种私票丶假票,也让广州府疲于奔命,查处违禁私票丶假票,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往往得不偿失,而且也缺少朝廷的背书,做起来束手束脚。

世界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儿,更不会存在两难自解,如果问代价是什麽,显而易见,缺少货币的西洋,要接受大明用纸,买他们的货物了。

大明不再强横,他们手里的黄金宝钞就是完全的废纸一堆,大明一直强横,黄金宝钞就是真金白银。

万历维新,总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代价向外转移,减少改革的阵痛,减轻改革阻力。

这次,也不例外。

黄金宝钞如果没有一个巨大的蓄水池,迟早有天学了费利佩的金债券,破产三次,信誉全无,国失大信,人心启疑,这是礼部从费利佩金债券上学到的教训。

「还是得谢过李大璫提点。」刘继文再次表示了诚挚的感谢,拿出了一迭黄金宝钞。

宦官这种生物,你不给够银子,他们真的敢在皇帝面前诋毁,还是不要太得罪的好。

李佑恭看着那一迭黄金宝钞推了出去,笑着说道:「使不得,都是为陛下做事,刘抚台不必如此,咱家在广州做事,还要仰抚台照付。」

互相推拉了一番,李佑恭最终没有收下刘继文的行贿,看起来,多少也有个一千银的厚度。

送走刘继文的时候,李佑恭不由的想起了侯于赵,侯于赵不是不会人情世故,是根本没这个概念。

李佑恭在七月初二,收到了一份捷报。

娄虎骆尚志攻下了红河北岸的广安城,海阳城位于红河南岸,本该互为掎角,这个掎角之势,真的很难进攻。

本来,广安城遇袭,海阳城守军应该出城应敌,这样夹击之下,来犯之人只能退兵。

可是广安城被进攻的时候,海阳城守军不动如山!

骆尚志防备了半天,随时准备撤退,愣是把广安城打下来了,海阳城守军都是纹丝不动。

广安城被攻破,海阳城守军,直接望风而逃了,连守都没守一下。

骆尚志一举拿下了升龙城的海洋门户,海阳和广安,等于说升龙城对大明敞开了大门。

这个结果,连骆尚志都十分的意外,这次只是试探性的进攻,不是总攻,但敌人的抵抗意志,有些过分薄弱了。

这次广安城俘虏了三千六百人,只有一百二十名大明人,剩下都是安南人,和之前姑苏岛那一批俘虏的比例就完全不同了。

历朝历代的经验而言,安南这个地方,确实是好打,同样不好治。

安南情况,有些太复杂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