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干就完了
陶玉书这次回燕京歇了半个多月,手下几家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日常运转却越来越少需要她插手。
就连3月底林氏影业今年的重头戏之一《黑客帝国》北美上映,她也没有出席。
进军北美市场多年以来,林氏影业在电影投资上一向谨慎,从一开始的小成本动作片丶恐怖片丶科幻片起家,一路发展的很稳健。
《黑客帝国》的投资高达7000万美元,是林氏影业这些年来为数不多投资超过5000万美元的电影。
电影3月31日在北美上映,以其新颖的科幻设定丶极具赛博朋克风格的视觉效果和凌厉的动作场面迅速在美国科幻丶动作迷群体引发热议,上映五天斩获4700万美元票房。
随着电影影响力的不断发酵,更多关于这部电影的内容也成了媒体和观众热议的焦点。
电影中所涉及的科幻丶哲学丶宗教丶科学丶符号学以及历史等元素都被大家加以讨论,形成了一股强烈的讨论热潮。
电影票房也跟看一路水涨船高,成为1999年开年以来北美影坛的最大黑马。
4月之后,《黑客帝国》陆续在澳大利亚丶纽西兰丶新加坡丶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上映,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表现。
时间一晃到了5月,林朝阳终于将新书的第三卷写完了,期间《收获》的程永新确实如他所预料的那般,在燕京与沪上之间奔波了好几趟,每个月都会出现在家里。
数千公里的奔波,组稿的诚意不可谓不大,林朝阳也深受触动。
五一过后,程永新再次来到小六部口胡同,终于没忍住,问起了林朝阳小说发表的事。
林朝阳早先说过,要等小说创作过半再考虑发表的问题,现在按照他所说的,也具备了发表条件。
「这件事——」林朝阳的语气有些犹豫,「第三卷现在虽然写完了,但还得修改一番—..」
主要是林朝阳之前对于情况的估计有些过于乐观了,新书三卷,耗时近一年半,已经累计创作了120万字,对于创作者而言是个极大的消耗。
这卷书写完,林朝阳打算休息几个月,缓一缓精气神。
这样一来整部书距离创作完成必然又要拖后几个月,林朝阳又不想在发表时拖沓,为了保证发表的连贯性,发表时间只能向后推了。
程永新满是遗憾的离开了小六部口胡同,但他心里坚定了信念,无论如何都要把林朝阳这部新作给磕下来。
一部字数大概率超过200万字的煌煌巨着,以常规方式在《收获》连载是不可能了,
否则《收获》一年都不必收稿了,积压的稿件恐怕几年都发不完。
但哪怕是以专号丶增刊的形式发表这部作品,带给《收获》的经济效益丶社会效益恐怕也将是创纪录的。
想着林朝阳的作品曾经在各大杂志上发表时所掀起的盛况,程永新心中的想法愈发坚定。
程永新走后,林朝阳如他所说,暂时停下了创作的步伐。
但并不是彻底的休息,他每天仍旧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以充实因为长时间的创作而枯竭的灵感和思维。
过了没两天,乔治从美国打来电话,给林朝阳带来了几个好消息。
第一是《父亲》前些天刚刚结束了长达大半年的演出季,总票房达到了惊人的2245万美元,创下了九十年代以来百老汇话剧演出的票房记录。
根据林朝阳跟尼德兰德公司的合约,他本人也获得了151.75万美元的版税收入和利润分成。
这些钱对于林朝阳来说当然不算多,但值得一提的是这只是百老汇一个演出季的票房收益。
未来不出意外的话,《父亲》还将在百老汇继续演下去,直到票房收益下降到无利可图。
除此之外,尼德兰德公司已经决定将《父亲》引进到伦敦西区,这部话剧未来将持续为林朝阳创造收入。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就在昨天,美国戏剧托尼奖发布公告公布了第53届托尼奖入围名单。
其中《父亲》入围了包括最佳话剧男主角丶最佳话剧女配角丶最佳话剧场景设计三项大奖。
按照乔治的说法,过去十年间百老汇找不到像《父亲》这麽优秀的作品,《父亲》获奖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父亲》话剧在美国的成功让林朝阳的心情愉悦,赶上人艺版《父亲》再度公演,他专门又去看了一场。
看完演出的第二天,河出书房的北村美裕打来电话,称山川朝子在昨天过世了。
林朝阳略感异,他上次见到山川朝子还是在95年。
那次山川朝子和北村美裕为了给他出文集的事一起到香江拜访他,一晃四年过去,
《林朝阳文集》在日本出版也有快三年时间了,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20万套。
文集销量历来不如一般的单行本,大都是忠实读者捧场,能取得20万套的销量已经殊为不易。
山川朝子年近八十,但在林朝阳的印象中她身体一直特别健康,看起来精神翼。
他询问了北村美裕去世的具体细节,没想到是骨癌走的,从知悉病情到去世前后不过两个月的时间。
感叹一番,林朝阳应北村美裕请求,写了一篇悼念文章,这篇文章将会在下个月发表在河出书房的出版《文艺》杂志上。
到了5月中旬,林朝阳受谢靳的邀请前往横店。
谢靳筹备了一年多的新片《拉贝日记》将在5月15日正式开机,这是继《赤壁大战》
《鸦片战争》后他又一次执导历史大片,而且影片中还有大量的战争戏。
在《鸦片战争》上映之后,外界一度有媒体传言谢靳即将息影,逼得谢靳不得不站出来辟谣,声明他绝对不会息影。
外界的传闻其实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大众对谢靳的想法,一位年过七十的老导演,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已经非常脆弱,不应该再过度的操心和劳累了。
《拉贝日记》这种题材的电影,即便是让年富力强的中年导演来执导,恐怕也要脱层皮,更何况是对他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来说。
林朝阳是开机前一天晚上到的横店,见到谢靳,他明显能感觉到谢靳的气色不佳,脸上就好像蒙了一层灰色一样。
「你这脸色也太差了。」
「没事,操劳惯了。什麽时候拍新片不是这个灰头土脸的样子?」
谢靳最近这段时间身体确实不太好,但他却不甚在意,到了他这个岁数,对很多事情已经看开了。
他就想一直这麽拍下去,直到哪一天倒在片场上。
谢靳拉着林朝阳聊了些新片的事,他甚至连《拉贝日记》之后的作品都已经在筹划了,这部片子讲的是沪上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一生的传奇经历。
董竹君本是一个贫寒的洋车夫女儿,不幸沦为青楼女子。
辛亥革命后她与GMD人结合,东渡日本,后来成为四川督军夫人,又因为追求进步离家出走,在沪上艰苦创办了锦江川菜馆。
掩护过许多GM同志,成为了我D的挚友她的一生可谓历尽艰辛,波澜壮阔。
谢靳老早就有把董竹君的经历搬上银幕的打算,前年老人家去世前两人还曾见面说起这件事。
林朝阳知道自己也劝不住谢靳,只能劝他悠着点。
次日《拉贝日记》的开机现场,全国各地来了上百家媒体,场面热闹非凡。
《拉贝日记》的开机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一方面是因为有《赤壁大战》和《鸦片战争》的成功在前,不管是文艺界还是媒体都对谢靳的这次尝试充满了信心。
另一方面,南京大屠杀一直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道抹不掉的伤疤,如今终于有谢靳这个重量级的导演敢于将这段历史呈现在大银幕上。
除了国内的记者,发布会上还有不少外国记者出席。
两年前《拉贝日记》在纽约重见天日,一度在国际上引发不小的反响,现在谢靳要将约翰·拉贝的故事搬上银幕,自然吸引了国际媒体的关注。
林朝阳看了一圈,没发现日本记者,这几年日本右翼势力大抬头,这倒也正常。
「早年我也筹划过拍《南京大屠杀》和《审判东条英机的中国大法官》等几部反映二战和南京血案的电影,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现在,这部《拉贝日记》就要了却我的心愿。」
发布会上,谢靳的发言十分诚恳,让在场记者动容不已。
当记者问到再次执导投资上亿的大片的感受时,谢靳将林朝阳拉到了镜头前。
「说起这件事,不得不感谢朝阳。我这人没别的能耐,就爱拍电影,也只会拍电影。
这些年国内电影界的环境大家也都看到了,很多制片厂和同行都很艰难。
可我却还能由看性子来,从《赤壁大战》到《鸦片战争》,再到《拉贝日记》,这一切都离不开朝阳对我毫无保留的支持。
我们从《牧马人》相识,到现在小二十年,一开始朝阳是给我当编剧,后来我拍《芙蓉镇》,他给我当顾问,现在他成了我的投资人。
我们是好友丶是知己,也是事业上的夥伴———」」
当着记者们的面,谢靳越说越激动,在他口中,他和林朝阳简直好比是伯牙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