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阳被老谢同志卖的这一把情怀激得浑身起鸡皮疙瘩,现场的记者们却很感动。
谢靳的发言动情中带着些许夸张,但并不妨碍记者们对他这番话的认可。
说起来谢普成名很早,六十年代就凭藉着《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春苗》等一系列电影成为国内的一流导演了。
改革开放以后他厚积薄发,又拍摄了《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天云山传奇》
《芙蓉镇》等一系列脍炙人口丶广受欢迎的电影,在影坛的地位也由此走向德高望重。
但之后第五代导演迅速崛起,那几年章艺谋丶陈凯戈的名字响彻电影界,很大程度上掩去了谢靳他们这些老一代导演的光芒。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谢靳会像很多他这一代老导演一样,就此退居二线的时候,他却拍出了《赤壁大战》这样经典的历史大片。
之后《鸦片战争》为国献礼,举国轰动。
连着两部大片让谢靳再攀艺术高峰,在电影界名声之隆重较之如日中天的第五代导演们丝毫不逊色。
照谢靳所说,这一切都离不开林朝阳的帮助,他们二人简直就是影坛的黄金搭档啊!
后世章艺谋和张伟平没闹翻之前,二人的合作也被国内影坛传为佳话。
谢靳和林朝阳的合作时间更长,取得的成绩更加辉煌,含金量也更高,对记者们的触动自然也更大。
谢靳发完言,记者们的情绪被彻底调动起来,话筒和镜头齐齐的对准了林朝阳,他不做一番慷慨激昂的表态都说不过去。
「老谢说要感谢我,这话扯得远了,我们是老朋友。
这几年我不怎麽参与电影的剧作工作了,他的电影缺钱找到我,恰好我又力所能及,
再合作也是人之常情。
最关键的是老谢这人有艺术家的担当,他拍的片子不光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责任。
《赤壁大战》是这样,《鸦片战争》是这样,这次拍《拉贝日记》也是这样。
南京——」
林朝阳深吸了一口气,朗声说道:
「六十多年前中国积贫积弱,日寇侵华,九州动荡,国土沦丧,举世震惊。
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1937年的冬天南京城日月无光,血染苍天。
我们要把这部电影拍出来,不是要为了证明什麽,而是要让三十万遇难同胞的在天之灵看着,我们没有忘了他们。
我们更要告诉后辈,这段历史我们不敢忘记,也不能忘记。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林朝阳的讲话真真切切的传递到每一位记者的耳中,慷慨激昂,振聋发。
发布会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如果说刚刚谢靳讲完话后记者们还只是激动,那麽现在记者们就是热血沸腾了。
有些记者甚至泪眼迷蒙,发布会现场在此刻生出一股神圣而又庄严的气氛。
热血沸腾的不仅是记者,还有谢靳,他跟被打了鸡血一样,先是猛的抱住了林朝阳。
又抓住了话筒,动情的说:「朝阳的话是对我的鼓励丶对我的鞭策,也是愿望和重托。我和剧组的同仁一定要把这部电影拍摄成震撼人心丶传之后世的艺术力作,使这样的人类悲剧不再重现。」
发布会上的掌声再次热烈起来,达到了巅峰,《拉贝日记》的开机发布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登上了国内各大电视台和报纸的版面。
但临走时林朝阳还是叮嘱谢靳别太拼,爱惜身体,可惜此时谢靳已经被他激发出了战斗状态。
眼神中只有四个字:
干就完了!
从横店离开,林朝阳没有回燕京,而是去香江兜了一圈。
离港两年多,从表面上看香江几乎没什麽变化,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已经逐渐散去,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香江打赢了金融保卫战,但只是惨胜,股市恢复了部分生机,楼市却陷入了低迷。
从1991至1997年,本就不低的香江房价6年再涨4倍,市民们炒房成风。
最夸张时,香江市民平均供楼负担比高达93.2%,即1万元月薪要拿出9320元供楼。
如此严重透支,若无外力支撑,是注定是维持不住的。
所以当金融危机到来之时,香江楼市也已跳水式的量价齐跌一头栽进深渊,房屋价格和成交量双双下跌超过50%
楼市是香江经济的命脉之一,也是必救之要害。
取消「八万五」计划丶冻结原定土地供应计划港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托举楼市,但收效并不大。
为了减轻香江经济对楼市的依赖,港府方面从去年开始也在酝酿一项大动作。
特区首领董先生在讲话中公开表示:「香江要成为在发展及应用资讯科技方面的全球首要城市,尤其是在电子商业和软体发展上处于领导地位」。
董先生或者说港府的产业前瞻性,引来了不少香江富豪的兴趣,其中包括了李家二公子和陶玉书。
这一世李家二公子提前卖出星空卫视,一转手就赚了十亿,好生得意了一阵子。
只可惜陶玉书把星空卫视经营的风生水起,过了那阵风头之后,外界都议论李家二公子是捡了芝麻去西瓜。
之后他创办盈科集团于新加坡借壳上市,走高科技路线,风头远没有后世出得大。
他向董先生建言要打造「香江矽谷」,建立一个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孵化园一一数码港,得到了董先生的大力赞赏,最后这件差事却落到了陶玉书的身上。
原因也很简单,陶玉书承诺投入20亿美元真金白银打造数码港项目。
李家二公子的人品不论,但数码港的想法确实是非常有见地的,港府方面也非常看好这个项目。
但问题是港府受股市丶楼市双跌影响,98年GDP负增长5.8%,财政收入断崖式下滑,
根本无力投资这麽大的项目。
政府不愿意出钱,李家二公子本来是打算再啃一回老,跟父亲的长江实业合作,吃下这块大蛋糕,不想却被陶玉书横插一杠。
李家父子有钱,陶玉书也有钱,关键是人家手里握着亚太新闻网和皮克斯动画,都是美股纳斯达克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
比钱大家都不差;论旗下产业的高新技术实力,陶玉书更胜一筹;论跟内地高层的关系,陶玉书更是甩了李家父子八条街。
综合考虑,港府几乎没有任何迟疑的选择了跟陶玉书合作。
陶玉书所掌握的亚太新闻网和皮克斯动画合资成立了一家数码港开发公司,由数码港开发公司,港府出地,双方共同合作,采用PPP模式,直接连招标程序都省略了。
在对外发布的公告中,港府给出了充分的理由:即便公开招标,林氏也是目前最适合的对象。
因为在香江的大企业界,几乎没有哪一家公司比林氏更具发展科技的意志丶愿景和能力。
而公开招标,无疑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反而耽搁了数码港的发展。
不过亚太新闻网一家刚上市不到一年,年营收不过千万美元规模,皮克斯动画倒是有些家底,但20亿美元的投资对于两家公司而言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
两家公司一时之间根本拿不出这麽多资金,于是二者先后在美股定向融资,筹集了近9亿美元的资金,这才得以撬动数码港项目。
刚刚过去的99年5月,总投资160亿港元的亚太数码港正式启动。
港府向亚太新闻网提供了钢线湾地块作为数码港的基地,该地块最早是英国大东电报局铺设电报电缆的地方。
八十年代港英政府于钢线湾填海,其后土地丢空十多年,这次启动数码港工程,规模庞大,钢线湾地块是香江目前为数不多符合要求的地方。
整个地块占地24公顷,港府方面豁免了78亿港元的地价,还投资了10亿港元用于兴建市政基建,其馀建筑费费用则由亚太新闻网承担。
跟李家二公子打着「科技」的名号炒地皮不同,林氏拿到数码港项目之后是真心实意的要发展高新科技。
在徵得港府的同意后,亚太新闻网并没有使用香江本地企业,而是引入了沪上陆家嘴开发公司和中建八局。
这两者都是浦东大开发中的排头兵,有好事陶玉书自然要想着自己人。
在亚太新闻网的规划中,总投资160亿港元的数码港包括了6座智能写字楼丶1座五星级酒店丶1座研究院以及多元化配套设施。
以全资建设作为股本的亚太新闻网最终享有数码港的30年运营管理权,而以土地和基础建设作为股本的港府,则享受所有物业以及配套设施的所有权。
99年正值网际网路科技热潮,数码港项目一出手就一鸣惊人。
直接带动了亚太新闻网和皮克斯动画在美股的股价起飞,市值在短短一周之内双双冲破40亿美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