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鼐没有徐谦那种变态的政务处理能力。
毕竟徐家那是家学渊源,徐阁老十几岁时,就已经帮他爹越王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历练出来了。
加之遍布朝中的人脉,让徐谦处理这些纷繁复杂的事情,往往是事半功倍。
其他人根本就没有这个条件。
曹鼐坚持了两天,每天都要到三更半夜,甚至丑时才能下班。
这天,曹阁老终於也顶不住,带着浓重的黑眼圈,找到了朱祁镇。
“陛下,你要不找回徐阁老,要不就扩充内阁吧,再来几个大学士,内阁才能坚持下去。”
小皇帝这几天只感觉内阁送来的票拟时间变成了早上,却没有想到事情这麽严重。
杨溥病了之後,曹鼐也累成了这副狗样子。
他的年纪在一众阁老中,还算是年富力强的,可想而知其他人是什麽样子。
目睹这种情景,王振这个最坚定的倒徐派,内心也有些动摇了。
他是想敛财,揽权,享受那高高在上的感觉,但前提是那些政务总要有人处理啊。
王振也不是没想过全面插手政务,也曾经暗地里看过内阁送过来票拟文件,简单的道理他还是懂。
无非就是哪里受灾,哪里赈济,这样宏观上面的指导,但凡读过书的基本都会。
但首辅大臣的票拟可不就不是那麽简单了事。
从徐闻开始担任首辅传下来的习惯,大明越王仗着自己博闻强记,过目不忘,把详细的方案都写在了上面。
票拟上明确了粮食从哪里调,调完以後,这个地方的粮食还剩多少,能够应付多大的灾害,後续的以工代赈需要多少人手,以什麽方式让灾民们都动起来,事无巨细,一一写明,下面人照办就行。
杨士奇和徐谦,这两位首辅能力出众,还能跟得上这种节奏。
但到曹鼐手里,就彻底接不住了。
实在太卷了!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
自己没有这个能力,那就让有能力的人站在那个位置。
这就是王振的打算,私下里朱祁镇也和王振商量过。
“王伴伴,首辅职位不可久旷,必须有人承担起来,不知你有什麽办法。”
办法?
王振就一个举人,让他哄哄孩子,拍拍马屁,倒是一把好手。
能有什麽办法?
要他真有那能力,早就染指披红权了。
这不是徐谦一直盯着,他也怕露怯,才不敢胡乱动作。
皇帝问起来,王振也只能敷衍道:“陛下,此事不可操之过急,我们可以考虑下曹鼐的方案,扩充内阁。”
其实王公公都可以想象,要是朱祁镇在朝堂上抛出这个方案,会引起怎样的风波。
皇帝也不等了,直接在朝会上把这个方案抛了出来。
也是他刚刚亲政,威望不够,朝堂上能一言九鼎的徐谦,杨溥都不是站在朱祁镇这边。
换了他爹宣德在,哪这麽麻烦?
朱瞻基提出方案,徐闻同意,然後就可以推行下去。
这就是君臣相得的高效。
朱祁镇偏偏要培植宦官势力,去争夺权利,和文官集团产生裂痕。
在所难免,所以这种事情只能放到台面上来说。
扩充内阁的方案,本就是曹鼐提出来。
本站采用Co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 所以清除浏览器Co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 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 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 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