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辞赋排名全出,全部揭名!(1 / 2)

寒霜千年 一片雪饼 4741 字 2天前

第149章 辞赋排名全出,全部揭名!

毫无疑问,洛神赋被评定为了甲等上。

作为极少数能够有这个品级的。

而大学士们在改卷时,都有些微妙。

宋时安「流传在世」的文章非常少,二十岁以前的履历堪称空白,只有乡试的《劝学》和《屯田策》两篇,可供参考。

这些考官先前都看了不下十几遍,就是为了找出他的一些书写习惯,好在评判的时候,给他挑点刺。

然辞赋的甲等总计百篇,只有部分跟他的行文习惯算得上相似,且能够评为甲等上的九篇里,

绝对没有宋时安的。

他们能够肯定。

因此,他辞赋这一科至少是十名开外。

原本还想给他使点绊子可甚至不用大学士们出手,他就自己倒下了。

看来在文采这方面,他还是欠缺。

请君暂上凌霄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更多的是大豪情,是立意,也非文笔。

第二天下午,到了辞赋定排名的时候了。

当然,大学士们也定不下来,最终都是由皇帝拍板,但他们要给出一个,达成共识后的建议排名。

基本上,建议排名就等同于实际排名。

除了小部分的萝卜坑要微调。

皇帝是一言九鼎的,但皇帝也不能太霸道,如若这些大学士集体商讨后的结论,完全不作数,

实际排名被搞得面目全非,大学士们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暴君,昏君除外,想要当好皇帝的人都懂一个道理一一朝堂千万不能变成『你自己玩去吧」的一言堂。

「普王殿下来了吗?」古易新问道。

「古师,应当快到了。」张兆说道。

「甲等以外学士们先判,甲等,我们等晋王来。」古易新决定。

众人,就这样等待晋王驾到。

不一会儿后,他来了。

众人起身行礼。

晋王也回礼。

而后,他与古易新坐在主位,下面一左一右,是六位大学士。

「殿下,甲等皆在于此,全都并未揭名,现在我们正要讨论具体的排名,请殿下您定夺。」古易新说道。

「古师,诸位师傅,各位都是博学多识的大家,你们自由讨论便可,本王只是旁听,最后还是要上呈给陛下,由陛下定夺的。」晋王道。

「那就遵命了。」

古易新点了点头,接着道:「那就先将甲等上,排出来吧。』

工作开始。

孙康起身,说道:「此三篇,在甲等上中,稍逊一些,排为七八九名,诸位有异议否?」

众人都认同。

直接排一到九名,那太让人纠结了,但在顶级里也分出层次,就轻松多了。

「此篇《梦兰溪》,意义在三篇之中,较差,第九如何?」孙康问。

「写景是不错,但缺了点内容。」

「是啊,辞赋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展示文字,这篇基本上将意义都掩盖了。」

「单纯的美文。」

就好比有个人写了一大段的景,优美至极,最后的收尾时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让人流连忘返,那它的上限就此于此。

为什麽甲等上里还能有这种情感饱满上有欠缺的文章呢?

因为它的文字真的太让人舒服了。

就好比一直为同行所垢病的余秋雨,以及那本同时被垢病的《文化苦旅》。

很多人讨厌,可能是因为否定作者人品。

但抛开人品不谈,它真是一本好书。

读着,很舒服。

很快的,这三篇在讨论后定了出来。

然后由学士交于晋王,亲自阅读。

在他看完后,发现自己还真的不能当大学士。

感悟体验,和这些老学究完全不一样。

但都挺好的,没有一篇是自己能够写出来的。哪怕不是在科考上,而是让他花上十天半个月琢磨。

他更加好奇的是,九篇文章的层次区分。

这三作是一起的,另外六作里,五张分一,剩下一张,单独区分。

那本应该就是孙谦的了。

怎麽做事如此明显呢?

要给他内定第一,也不能够这样明着来啊。

都到进士水准了,怎麽可能断档领先呢?

父皇的那一次敲打,还没让他们长记性?

晋王的确是世家派,想让世家去制衡勋贵,但也不想让手底下的人都一身反骨,跟皇帝嘴。

等下,提几句吧。

「此五篇,文章文笔和立意,都是上佳。其中文字最好的,当属《大虞山河赋》和《登湘江飞凤阁》。」孙康说道,「光论写景,比剩下三篇要强些。」

「但《大河东流》的气势,以及该生的爱国情怀,抒发的可谓是淋漓尽致。」张兆说,「主旨很高,很远。」

「《大虞山河赋》中,亦有此等胸怀。」

「是啊,浪拍雄关,曾碎姬望之马,涛沉齐剑这句,结合此次朔风大捷,能振奋万民啊。」

这句话,让晋王尤为满意。

但他不好点评。

因为按照大学士所定的辞赋第一,是单独那份。

「殿下,请阅。」

旁人又将这三篇呈于晋王。

他仔细看过后,感觉到差距确实是不大。

但明显的,《大虞江山赋》要更好。

或许是刚才大学士的评价,让他有些先入为主。对『碎姬望之马,涛沉齐剑」九个字,尤其欢喜。

晋王点了点头。

还算是麻利的,二到九名全部都确定下来。

《大虞山河赋》是领衔第二。

剩下的,便是第一。

那个第一,是孙谦。

所以这个第二,连晋王都觉得一眼好的,有可能是宋时安了?

真要是,那也太恐怖了。

哪怕是他不擅长的题材,发挥也如此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