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仕途?
汉历2107年初,杭府龙登大街上,原先的煤气灯被替换成电灯,街上四轮马车流中也混入了不少锅炉冒热气的轿车,预示着时代在快速变化。
宣冲在经过一年学习后,顺利通过童生试;并且参加了秀才试前五次测考(相当于模拟考)的前两次。宣冲成功的摸到了秀才的门槛线。
这让一直是在关注宣冲的那位南方派系大人物,再度高看了刘浩行一眼。
宣冲这里,收到了王大人的亲笔信,而转交信件的秀才学长,则是意味深长的给宣冲带了一句话:「你是个读书的种子!」
这「测考」相当于前世模拟考,但与模拟考也有点不同。
现汉官府拟定正规考试,录入档案,就是防止科举舞弊。
科举对于现汉的藩王子弟们来说,拿到一个童生并不稀奇;毕竟只要想学,愿意付出三分努力,而王府也能够拿到最好的资料和专业度,总是能花费个三年拿到童生证的。
但是宣冲这种经过一年苦学,十六岁就完成了童生试,而且摸到了秀才的门槛,就属于「读书种子」了。
大部分藩王家那些有作为的子弟,往往是十八岁才拿到童生。
秦天依评论道:做题家。
十六岁拿到童生意味着,在拿到「童生」资格的五年内,脑力和精力都是最顶级,是最适合冲击秀才的。而冲击秀才必须年少,冲击举人不仅仅年少还要精力十足。
近年来,连中三甲的举子,都是在青少年时抓住了「精力巅峰期」做学问。
杭府大儒认定宣冲是「读书好种子」,显然就是宣冲抓到了自己的「精力巅峰期」。
这在那些见惯了科场新秀的大人眼里,是「能收心猿,能控意马,难得,难得啊。」
在享受同等教育资源的藩王子弟中,秀才的比例要比那些个书香门第的要小得多;核心在于藩王子弟们,在十六岁后,就有开枝散叶的任务,进而与婢女们玩乐!
而每天下面丢掉那些蛋白质,会让脑子的发育缺粮。宣冲没在这上面损耗精元。
对于宣冲来说,王大人亲自写这封信,其实意思很明了:安心做学问,乾脆直接把你的海军武职给退了。
海军每年出海半年,忙碌于各种海况情况,对读书心思的影响是很大。
不得不说,这是对的;宣冲确定,自己如果耐心学习的话,分数能够上一大截。然而这却让宣冲有些为难。
…从军还是从文…
工业技术的积累和钻研,是不需要培养神童的;大部分工业生产岗只需中人之资专心致志即可。
话说宣冲前世时,不少男生在少年时候成绩不好,但是价值观正确;在成年后也都成为一些制造厂中的技术骨干。
但教育体系,还是需要卷出一部分精英;因为在现代社会管理体系下,高知们的上限越高越好。
在后备官僚体系中,培养的年轻人越早开窍,越早熟练掌握体系化知识,就能带着更多的年轻精力进入岗位,这就越有利于国家。
而现在,工业化发展区域管理体系「试错成本」十分高,老迈的官僚体系能让发展弯路一个都不漏的全走一遍。
前世那些个经济高度发达区域,国家都是把年轻精锐干部往这儿调。
这是生怕慢了一步,导致产业升级慢一拍;而后步步慢,抢不下来市场,最终只能靠政策扶持,最后几百亿,上千亿损失。
工业革命,电动车,特高压,光伏,机器人这些新的产业链上,如果真的来算,国家级别真金白银扶持没多少,至少比米国的要低得多了。但是要细看管理团队,那就是龙与蛇的差别。
煮酒论英雄的说道一番。
俄国不用说了,寡头集团。年轻有为的群体都在军队,亦或是在能源公司中。毛子搞产业的,都是厮杀一辈子后,胜利坐在「垄断」位上的老光头。在新产业竞争上是弃疗了,只等着去友好国家网购,——毛子:只要我能够在网购中货比三家,买到物美价廉的新产业科技,就当是我追上时代了。
欧洲有搞产业的人才,但是年轻人才都在讨论「自由」;需要等到四十多岁沉淀后,才会有大局观,但精力早就不足。当新技术突破,欧洲团队还要开几年会议,而东方这边反应度高的年轻团队,已经完成「制定政策,调配资源,试量产,以最快速度找到市场用户群,回笼资金」的流程。而欧洲这边,第一波根据几年前市场情况确定的拨款还没下来。——欧洲官僚:只要我品牌还在,找印度人做好ppt,进行前景无限的展望,我就是没落后时代。
米国更是如此。要不是有着全球第一的融资平台,通过一系列的信用评级优势,用数十倍于中方的资本砸到新产业领域,硬生生扛着市场劣势造车!美国官僚:只要我新产业上市后,依旧是全球投资者们首要投资项目,那麽优势在我!
东方这边官僚:切实,落实,肯干。发挥带头作用。在光伏,新能源等产业链上,某个关键产品投入市场半年后,相关反响就已经在官僚报告中了。然后就是分析信息,制定政策,牵头银行和新兴产业公司进行贷款业务,以政府为担保,用资金砸下去。这一套下来让外行感觉这是「风投界的王者」。殊不知是东方高考卷出来的技术官僚们,对欧美那些垄断大公司的「市场调研部」在能力上形成了降维打击。
欧美市场调研部的那些二代们,面对的可都是东方百里挑一的「神童」们。
由此可见一个「专业素养高」「年轻」的官僚团队在技术革命时期是多麽关键。
现汉所在时代,仍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几年前舰船火车都还在用铆钉,但是这几年已经开始有「焊接」工艺在蒸汽机和火车头上运用了。江南一线的产业链现在在狂飙,科举选出来的精英都在往这儿聚集。
…慕江南,叹东图…
宣冲点评自家那个穷地方,只需要二百来个秀才就能完成治理。
回到自己熟悉的军事领域,二十年内无畏舰肯定会出现!至于空军,无论是飞艇还是飞机,在二十年后,绝对会今非昔比。
宣冲作为兵家,是有经验的;即:作为军官,每隔二十年就必须得换代了,否则会误国。
近代史上辛亥前,那些个陆士毕业的军官,回来后风光十年,然后就是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当下科技进步丶军事变革速度是极快的。当自己费尽心思把一个版本琢磨到最优解法后,新版本就更新啦。
宣冲:从军的努力丶投入跟收益是不保值的!而从文,自己的收益是最高。
…发展…
虽然一口一个「穷b地方」,但宣冲很清楚自己的根子就在那里,走到哪儿最终都会落回去。而落回去后,能给那里带来什麽呢?带回百战荣誉?荣誉是要让顶层认可,那才是荣誉,如果不认可,你为之奈何。
东图到底缺什麽?那里有矿产,有港口,有一个谈不上好,却也谈不上坏的地理位置。缺的是人才!没有任何一个举人看得上在这里发展。
现汉举人,尤其是年轻的举人,他们代表的是一个「关键产业」;而对宣冲来说,自己如果要考上举人那就更不一般,因为读书人之间圈子交流的缘故,自己入了圈后,就能引入相关产业投资。
东图那地方,未来利润最丰厚的产业就是挖油。
宣冲刚来的时候「不想努力」,就是想要靠着坐拥油田开摆。但是经过现实一顿敲打后,被推着不得不努力,以至于了解到现汉体系后,心里的算计比几年前多了两个数量级。
「石油产业」是老天爷赏饭吃,但是怎麽吃?是上桌吃,还是蹲在角落吃?这就关乎体面。
宣冲:如果自己是以藩王地主的身份来分石油利润,那麽这份利润到底能分多少?得看自己对朝廷保护费交的是否勤快,在立场上是否恭顺。
但如果自己有一个举人身份,迎来的合作对象是自己的同年,还有秀才们;从钻探冶炼的基础技术层面,把持住这个产业。现汉朝廷就不能乱拿乱要了,若是强行拿要,就是与民争利,就是「天人相悖」。
而这麽一来,自己就能把石油利润留在家乡,用不着战战兢兢地看朝廷大人的脸色,光明正大地将这份钱做别的事情,修建基建,在北冰海搞养殖,投入多元化产业。
宣冲在南下这个过程中,翻遍了南洋诸多藩王们折腾工业的案例!
有的试图操作金融吸引产业;有的试图通过嫁女联姻来让举人来落户,但无一例外,所有折腾都失败了!
唯一剩下这条「让近支考科举」的路,藩王子弟们还没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