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五常之仁最有助于提升武者修行速度,而眼下自感落后于宁山等人一年的奚骥,在仁丶礼丶智丶信中再做挑选,选择五常之仁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
而以他的性格,想要尽快提升修为境界的心情固然迫切,但即便明知道先「仁」后「义」更省时间,他也仍然会把五常之义摆在第一优先的位置上。
除非有什麽特殊的大意外,否则七岁看老,徐永生几乎已经能猜出对方正七品境界三层三才阁全满时的选择是什麽。
每到一个新境界,有「义」选「义」,没「义」选「仁」,最终正七品时三把「义」之古剑,三枚「仁」之玉璧,剩下「礼」之编钟丶「智」之龟甲丶「信」之印章各一样。
徐永生无心干涉奚骥的选择,只如常教导。
而另一边的宁山,他当前最大的问题不是准备九品升八品的养气典仪,而是自己随着修为境界升高后,越发明显的方向辨别问题。
「先前赴关中帝京,我面见学宫江祭酒,他对你的事情也颇为关注,晚些时候有机会,你同我往关中帝京一行。」徐永生言道。
宁山神色沉稳:「是,先生。」
徐永生:「在此之前,我们先尝试其他方法,随我来。」
宁山连忙跟上。
奚骥心中好奇,也悄悄跟上。
宁山扫了对方一眼,没有拒绝,也没有出声。
徐永生带着二人,前往学舍。
找的人并非其他学宫师长,而是就读于东都学宫牧学的一名老生。
袁通有些惊讶地看着徐永生三人前来,但还是第一时间向徐永生行礼:「学生见过先生。」
徐永生看着袁通,微微颔首:「成功突破至七品境界了。」
袁通:「多有赖诸位师长教导和鞭策。」
徐永生落座后问道:「听闻你当前在修持第三张念气弓?」
袁通正色答道:「是,学生鲁钝,当前尚无所成,如今希望能在今年以内,养成三骨堂里第三张念气弓。」
徐永生问道:「灵犀诀修持得如何了?」
袁通答道:「掌握了一点皮毛。」
徐永生看看站在另一旁的宁山和奚骥,然后再跟袁通言道:「给他们介绍一下灵犀诀。」
袁通当即答道:「灵犀诀是牧学传授的武夫绝学,修习要求是三骨堂内养成两张念气弓,一身精气甲,还有一杆意气枪。
功效则是可以增进武者与各种灵兽之间的沟通,随着武者修为境界提升,效果还会不断增强。」
听着袁通介绍,宁山丶奚骥都若有所思,隐约捕捉到灵感,猜出徐永生带他们来这里的意图。
果不其然,接下来就听徐永生问道:「也利于飞鸟沟通驯养,对麽?」
袁通当即答道:「可以的。」
徐永生看了看一旁宁山,然后继续跟袁通说道:「辛苦你,不耽搁自身修行的情况下,帮小宁驯养一头灵秀飞禽,越通人性越好。」
相较于去年刚得知徐永生晋升六品成为学宫讲师的时候,袁通眼下已经彻底调整好心态。
他身在学宫牧学,走武夫修行路线,主要修持念气,八品境界时积累两张念气弓。
而主修念气的武者,想要向更高境界攀登,于自身而言的武道历练,便是追求心无旁骛,除练武之外再无他想。
为此,要不断割舍自身原先其他在意,或者说,会令修炼习武分心的事情。
而袁通在徐永生去年成为学宫讲师,最初心境不稳,却又受徐永生勉励后,经过一夏天的积淀,渐渐重新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
同时,他进一步割舍自己原本心中执念。
他不断磨砺内心,割舍了部分对徐永生,乃至于对其他一系庶民出身儒家武者的羡慕和嫉恨。
是以眼下虽然面对徐永生,面对同样是中低出身但可以修炼儒家武道的宁山,袁通心境仍然平和。
听了徐永生并非命令的请托,袁通没有迟疑,直接点头应下:「请先生放心交给学生。」
他并非就此成了圣人,只是不再自己钻牛角尖。
对徐永生这样一个自己终生难以望其项背,同时口碑颇佳的人来说,与之交好,袁通自问对自身的未来,肯定有莫大益处。
就算没有,也不会有坏处。
至于宁山,袁通虽然打交道比较少,但既然对方得徐永生看重,那麽与之交个朋友,显然也不是一件坏事。
如果对方能像早先的罗毅丶林成煊,如今的王阐丶徐永生一样,那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对袁通这等同样出身普通的武者来说,终归是件好事。
有徐永生的背书,袁通信得过宁山。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很快,袁通就利用闲暇时间,私人帮宁山训练一头灵秀聪慧的白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