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138【十步一算】(1 / 2)

相国在上 上汤豆苗 3806 字 2天前

第139章 138【十步一算】

兴化县以东,泰兴县境内。

「淮哥哥,这会罗知县肯定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急得团团转。」

沈青鸾拿起一颗冰镇果子,递到薛淮面前。

薛淮接了过来,肃然道:「这些年他过得太安逸,境内的百姓却连饭都吃不饱,当下只是让他受点煎熬,已经算是便宜他了。」

在兴化县暗访期间,固然都是李顺在和人打交道,而他为了避免引人注目一直藏在暗处,但他已经亲眼见到在罗通的荒唐作风之下,整个兴化县就像是火山口沸腾的岩浆,一点火星都能引起滔天巨焰。

说实话他因为此事对谭明光生出了一些不满,他可以理解谭明光明哲保身的无奈,毕竟对方没有他的背景和靠山,而扬州当地官绅早已沆瀣一气,像章时这样的清正官吏属于极少数。

但是谭明光身为知府,手握全府官吏升迁贬谪大权,至少可以适当敲打像罗通这样的官员,让对方不至于肆无忌惮。

即便治标不治本,也好过视若无睹。

沈青鸾看出薛淮心情不佳,便顺势问道:「淮哥哥,你为何能预料到兴化之行存在阴谋?」

「在仪真县青山镇处置胡家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盐运司不会善罢甘休,所谓的扬州四姓也会因为胡家的下场铤而走险。」

薛淮将果子塞进嘴里,冰凉酸甜的滋味让他的思绪更加清晰,徐徐道:「他们能做的文章其实不多,尤其是想撇清自己再将我赶出扬州的法子,说来说去只有那麽几种。」

沈青鸾微笑道:「淮哥哥能对我说说麽?」

「当然可以。」

薛淮点头道:「按照官场上的规矩,要麽是我制定的一些政策伤害到普罗大众的利益,要麽就是我在处理公务的时候出现重大错漏,前者显然不可能,因为我来到扬州这两个多月并未推行实质性的政策,只是在解决以前遗留的问题。至于后者,我不敢说自己的所有决定都正确,但至少我会多方求证,用证据来定对错,他们很难抓到我的把柄。」

沈青鸾赞道:「我爹也是这麽说的,他说别看你还年轻,处事手段却极老道。」

薛淮面上浮现一抹浅淡的笑意,继而道:「和沈叔父相比,我还有很大的差距。除了那两条之外,那些人想扳倒我就只能走最后一条路,即在我治下发生大规模的骚乱,因为朝廷历来主张主官负责制。如今我巡查各地,谭府尊坐镇府城,在我抵达一地的时候,如果此处发生民乱,我当然要负主责。」

「原来是这样。」

沈青鸾左手撑着下巴,好奇地问道:「那为何一定会是兴化县呢?」

「江都和仪真县不必多说。」薛淮平和地说道:「我是在仪真县和盐运司发生了直接冲突,接下来在高邮州和宝应县都会谨慎戒备,对方自然能想明白这一点。他们如果想降低我的戒心,多半不会在这两站制造事端,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兴化县实在太穷了,百姓对官府天然充满抵触,这很容易被人利用。」

沈青鸾凝望着薛淮清减的面庞,那双深邃的眼睛愈发沉凝有神,她不由得想起十年前的往事。

那时沈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她经常能见到爹娘眉头紧锁的神态,年幼的她无所适从,直到从京城而来的薛淮出现在她面前,陪着她开解她,带她在扬州城内散心,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对方永远明亮的双眼。

去年京城重逢,沈青鸾其实能感觉到如今的薛淮和当年的淮哥哥有很大不同,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他明明站在她面前,却有几分不似当年。

直到此时此刻,沈青鸾终于释然。

人不会一成不变,十年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尤其是像薛淮这般经历过人生剧变丶在死亡边缘走过一遭,更不可能还像儿时一般天真明亮。

无论如何,他的底色没有变,只是学会了一些心机和手腕,而这恰恰是沈青鸾希望看到的转变,否则她担心薛淮扛不住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沈青鸾将思绪拉回来,问道:「淮哥哥,你怎麽看待这次的认窝大会?」

先前她便说过府城那边近来的动静,薛淮想了想说道:「沈叔父打算如何应对?」

「最近家中的现银不太够,但是盐运司那边得有一个交代,也得让那些追随我家的中小盐商吃下一颗定心丸,因此我爹打算找相熟的钱庄临时拆借一笔银子。」

沈青鸾毫无隐瞒,又问道:「淮哥哥,你觉得这样妥当吗?」

薛淮并不擅长商业领域的事务,而且他觉得以沈秉文的见识和阅历,应该不会犯那种基础的错误,不过他更习惯从全局思考问题。

所谓认窝大会本质上是盐运司谋求政绩的举动,他们从盐商手中获得大笔银钱,固然在这个过程中免不了有人中饱私囊,但最终能给国库带来实打实的进项,因此中枢对盐运司官员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非下面的人闹得太过,且没有打点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从这一点来看,盐运司肯定不希望认窝大会出现波折,想来沈秉文也是基于这个判断,决定临时拆借银子度过难关。

沈家的固定资产当然很雄厚,问题在于除非到了绝境,沈秉文不可能出售产业,要知道广泰号经营着钱庄,万一引发信任危机出现挤兑的情况,破产并非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