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这都是命啊!(1 / 2)

天启大明 破贼校尉 5478 字 10小时前

第224章 这都是命啊!

黄台吉策马站在渖阳北边的石人山,满眼忧患地看着北边。

科尔沁部奥巴父子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他们带着四千残部逃到黑山(大兴安岭)地区,躲在那片山林茂盛的广袤荒野里,凭藉熟悉地形跟大明的三个爪牙鹰犬周旋。

派人送来的求援信一日急过一日。

原因很简单,现在暂且无事,可是一旦进入到冬季,那里的酷寒比大明鹰犬的铁骑快弓还要厉害数十倍。

没有固定营地,没有粮食和衣物储备的四千馀科尔沁残部,会被大雪毫不留情的吞噬,一点痕迹都不会留下。

必须要救啊!

再不救,大金就真的孤立无援,被活活困死在辽东这片狭窄的空间里。

黄台吉恨不得马上带着自己的本部人马去救。

可惜,他的正白旗屡遭重创,现在旗丁不到此前的一半,就算竭尽全力,也只能筹齐六千兵马。

杯水车薪。

更重要的是,这六千兵马损失殆尽,正白旗会成为父汗建立的八旗中,第一个真正打没的部旗。

必须有其它旗主出力。

这些日子,黄台吉苦口婆心,游说着其他五位辅政大臣。

镶蓝旗旗主阿敏丶镶红旗旗主济尔哈朗知道科尔沁部的重要,也想出兵救援。

可是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丶正红旗旗主阿巴泰丶镶白旗旗主杜度丶正黄和镶黄旗旗主阿济格的态度却微妙得多。

开始认为大金目前以自保为主,没有必要浪费兵马去援救科尔沁部。

几经劝说,态度转变了,也仅仅是不反对救援科尔沁部,可谁想去救谁去就是,自己不会出一兵一卒。

他们不愿出兵,阿敏和济尔哈朗就犹豫了。

我们出兵,跟蒙古人干上,血战之后的所有损失就得自己承担。

尤其是济尔哈朗,镶红旗在代善父子内乱中元气大伤,到现在都没回过神来,要是兵马再在驰援科尔沁部的途中受损,济尔哈朗想哭都没地方去。

黄台吉从四月份接到科尔沁部第一份求援信开始,游说到现在,近四个月了,他身心皆疲,好几次想放弃。

可真的放弃科尔沁部,自己就可能永无翻身之日。

黄台吉在万历四十二年迎娶科尔沁部左翼大首领莽古斯之女哲哲,天启五年迎娶莽古斯之子布和的女儿布木布泰,就已经跟科尔沁绑在一起。

布和早逝,莽古斯与其弟洪格尔,儿子敖勒布,孙子查干额布根丶满珠习礼死于蒙古左翼三伯部的奔袭下,仅馀弟弟明安和孙子吴克善丶索诺木,率领科尔沁左翼馀部千馀人,跟着奥巴父子逃至黑山地区。

科尔沁是黄台吉唯一的外援,明安丶吴克善所领的科尔沁左翼残部是他今后能够逆袭翻身的臂助。

必须要救!

可是怎麽救呢!

「主子!」

一人骑马匆匆跑来,到了跟前,翻滚落马,跪伏在地上禀告。

他是黄台吉新收的幕僚宁完我,渖阳边民,原是代善第三子萨哈廉的包衣。

萨哈廉跟着父亲和兄长岳托作乱被杀,他的包衣被大家瓜分,宁完我正好被分给了黄台吉。

黄台吉发现他通晓文史,便提拔他为幕僚,参与机务。

「怎麽了?」

「主子!」宁完我抬起头,欣喜地禀告着,脸上满满的都是意得志满,「奴才说服了莽尔古泰。」

黄台吉一喜,「老五答应出兵救援科尔沁?」

「对。不过二贝勒有个小的要求...」

代善满门皆死,以及重新立了六位和硕贝勒为辅政大臣后,阿敏成了大贝勒,莽古尔泰晋升为二贝勒,黄台吉成了三贝勒,济尔哈朗成了四贝勒,阿济格成了五贝勒。

杜度虽然年纪比阿济格和济尔哈朗都大,可他辈分低啊,怎麽敢抢到叔叔们前面去?

于是成了六贝勒。

黄台吉眼睛滴溜溜地一转,「他有什麽要求?」

「贝勒请主,把侧福晋布布泰赐给他。」

黄台吉脸色铁青。

好你个莽古尔泰!

原来打的这个主意,看上我的女人!

布木布泰长得貌美,更重要的是她是科尔沁部左翼首领吴克善的妹妹。

莽古尔泰得到布木布泰后,能够顺势跟科尔沁部搭上关系。

救下科尔沁部,等吴克善回到旧地,重新聚拢旧部,恢复实力,科尔沁部不就也成了他莽古尔泰的外援了吗?

既得了美人,又得到了外援,一举两得。

黄台吉眼睛微微眯起来。

莽古尔泰鲁莽心急,好色贪财,怎麽会想得这麽周全长远?

或者只是简单的贪图美色而已?

跪在地上宁完我的见黄台吉迟迟没有回答,心里急了。

自己用三寸不烂之舌,巧舌如簧,费尽了力气说动了莽古尔泰,想在新主子黄台吉面前立下一份大功,扬名立万!

现在事情办到这个地步,黄台吉却犹豫了,宁完我能不着急吗?

「主子,汉人有句古话,叫欲成大事者,不惜小费。侧福晋只是一介女子而已,与主子的宏图大业相比,算不得上什麽,还请主子三思啊!」

黄台吉的心被悲愤丶羞辱和悔恨填满了胸口,他看着远方,咬牙切齿,还不够,咬着舌头和嘴唇,剧痛让他脑子清醒,在嘴角流出血时,他想通了。

莽古尔泰,这笔帐记下了。

等我东山再起,再掌大权时,定要杀你全家!

「没错,女人如衣服,布木布泰,一介女子而已,就依你所言,赠给老五!

为救她的父兄,只能如此牺牲了。唉,这都是命啊!」

「主子深明大义,拿得起放得下。这次与三位贝勒联手,定能救下科尔沁,力挽狂澜,再铸大金辉煌。」

接下来两天又是一番艰苦的谈判。

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实力犹存,他得到布木布泰后,痛快地答应,出兵六千。

看到有人参与,阿敏和济尔哈朗也不再犹豫,阿敏的镶蓝旗也出兵六千,济尔哈朗的镶红旗还没恢复元气,只能出兵四千。

黄台吉咬牙跺脚,倾尽全力,出了五千兵马。

众人一看,心里惊叹,老八这是孤注一掷,以后的日子不过了?

不过惊叹过惊叹,阿济格丶阿巴泰和杜度还是那个态度,你们愿意出兵就出好了,他们顶多凑集一批粮草给你们。

是胜是败,是生是死,就各安天命了。

黄台吉丶阿敏丶济尔哈朗和莽古尔泰各自整顿兵马,争取在中秋节之前出发再晚就没有任何意义,一旦下雪,只能来年去收尸了。

可是一番整顿,四人发现一个尴尬的局面,堂堂八旗精锐,战马不够了。

这几年连年大战,八旗兵马的战马损耗很大,加上蒙古左翼被大明迅速降服,科尔沁部又自身难保,急需的战马得不到及时补充,结果到现在要出兵了一看,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