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知道自己虽然得到薛淮的赏识升为府衙经历,距离进入他身边的核心圈子仍然有很长一段路,因此这次就是薛淮对他的考验,他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罗通心中烦躁却又无可奈何,他区区一个知县难道还能逼迫府衙属官?
当下他只能赔笑道:「诸位,请。」
王贵颔首笑道:「罗知县请。」
一行人进入县城来到县衙附近,罗通已经命人在县衙左边收拾出一个大院落,供府衙这些人居住。
王贵等人稍作安顿,便来到县衙二堂向罗通宣告薛淮的手令,大意便是因循之前巡查各地的规矩,兴化县衙交出最近五年来的重要帐册,由府衙各位典吏进行审查。
兴化县丞和主簿带着胥吏们将帐册搬出来交给对方,很快便完成交接,并未出现罗通想像中剑拔弩张的景象,府衙属官拿着帐册直接返回东边的院落,连罗通提出的接风宴都婉言谢绝。
片刻过后,堂内快速安静下来。
杨沫和莫敬予等人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来到罗通身前,杨沫开口说道:「县尊,这算怎麽一回事?」
「你问我,我问谁去?」
罗通没好气地回了一句,他也搞不明白薛淮究竟要做什麽。
这时典史燕林脚步匆匆地来到近前,低声道:「县尊,卑职方才负责安顿那些人,仔细探查过后,确认那辆马车里没人,薛大人确实不在。除他之外,还有他从京城带来的两名随从亦不在。」
罗通环视众人,皱眉问道:「你们说薛大人现在何处?会不会就藏在城中?」
这倒是有可能,问题在于兴化县城即便比不上扬州府城,那也有很大一片区域,薛淮若有意躲藏,他们如何能在那些府衙属官衙役不察觉的前提下大肆找人?
关键在于薛淮为何要藏?
罗通见众人哑口无言,只能摆手道:「罢了,你们伺候好府衙来人,千万莫要被他们抓住把柄。」
众人应道:「卑职遵命。」
罗通返回内堂,一进书房就看见已经等候在此的刘嵩。
「县尊。」
刘嵩拱手一礼,表情同样显得很凝重。
罗通一改上次对他的客气,沉声道:「刘掌柜,本官实在想不明白,以你们各家在扬州本地的实力,还有盐运司和漕运衙门的相助,怎麽连个人都盯不住呢?薛同知这麽一个大活人,居然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
刘嵩知道自己理亏,但是他属于有苦难言。
薛淮的行程从一开始就不是秘密,他一直在刘家暗处人手的注视之下,从江都县到仪真县,再到北上高邮州和宝应县,即便刘家的人手不敢凑到近前,远远看着也能确定薛淮的所在。
问题在于薛淮一直到进入宝应县之前都不曾刻意隐藏过行踪,只是调来了一辆马车。
刘嵩此刻才醒悟过来,那辆马车并非薛淮因为疲乏而贪图安逸,其实是一个小小的障眼法,毕竟远距离观察根本无法发现马车内的虚实。
他叹了一声,歉然道:「县尊息怒,这次确实是小人办事不力。」
「本官现在和你们站在一条船上,想下船都没有机会,所以这些话就不必说了。」
罗通坐在太师椅上,颓然道:「可是现在该怎麽办?我们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针对薛淮,如今正主不在,这场戏还有唱下去的必要吗?」
薛淮不在兴化县,如果此地出现大规模的乱子,那就是罗通这个知县来负责,毕竟他无法将责任推到薛淮身上。
刘嵩明白这个道理,他想了想说道:「县尊,眼下只能暂时延缓推进,小人会尽快查明薛淮的行踪。」
罗通又问道:「如果他从始至终不来兴化县,那又当如何?」
刘嵩语塞,好半晌才艰难地说道:「如果薛同知真有未卜先知之能,那……我们也只好偃旗息鼓了。」
罗通瞪大眼睛道:「就这样?那本官怎麽办?」
他还想趁着这次的机会,把过往那些亏空一把火烧尽,然后全部推给薛淮。
刘嵩无奈地看着他,叹道:「县尊意下如何?」
罗通沉默片刻,咬牙道:「无论如何,得逼着薛同知现身!」
(本章完)